第569章 截击



    第一轮进攻失败,印度空军却没有放弃。

    半个小时后,印度空军发起了第二轮进攻。

    其实,这也是早就安排好了的,不然以印度空军的组织能力,肯定不可能在半个小时之内投入第二批空中力量。

    事实上,战斗机起飞之后,飞往战区都不止半个小时。

    这次,充当主力的依然是F-16E,不过数量达到了24架。

    对面,巴基斯坦空军是8架JF-20。

    之前拦截F-16E机群的那四架JF-20,虽然还有足够多的导弹,但是在拦截与规避的时候消耗了太多的燃油,所以在成功阻止了印度空军的机群之后,全都转向返航,把防空任务交给了紧急起飞的8架JF-20。

    其实,这也是巴基斯坦共军在该方向上能够出动的最后一批JF-20。

    虽然还有4架JF-20,但是这些战斗机必须留下来掩护ZDK-05,毕竟预警机是整个防空系统的核心力量。

    8对24,优势明显在印度空军手上。

    此外,在24架F-16E当中,至少有8架担负的是护航任务,此外还有8架在飞行途中抛掉了炸弹。

    也就是说,只是前出掩护的架,分成了前后两个编队。

    战斗,依然从视距外开始。

    与前一轮空战相似,120A的射程限制,没有能够抢先开火,不过印度飞行员吸取了教训,都提前进行了规避,并没有为了完成引导工作而错过避开SD-10C的最佳时机。

    只是,仍然有0C击落。

    紧接着,战斗进入到格斗阶段。

    这是开战以来,双方进行的第一次格斗空战。

    在此之前的所有战斗中,交战距离都高达数十千米,用中程空对空导弹对射,决定胜败的是雷达与导弹的性能。

    最初的时候,JF-20机群有着明显的优势。

    为什么?

    数量多。

    8对5,几乎是二打一。

    此外,巴基斯坦空军的JF-20几乎都是空优型,只有那20架防空压制战斗机按照多用途型配置。

    也就是说,这些JF-20都针对制空作战做了优化。

    简单的说,其实就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装备,降低战斗机的空中,从而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

    其实,这也是没得选择的选择。

    因为俄罗斯不肯向巴基斯坦提供发动机,所以出口给巴基斯坦的JF-20全都配备华夏生产的S-10。

    当然,华夏的J-10D使用的也是S-10。

    为了打开巴基斯坦的市场,也为了照顾巴基斯坦的特殊需求,这些JF-20使用的是最新式的S-10B。

    理论上,这种发动机的加力推力能达到144千牛。

    在第三代大推力发动机中,已经不算低了。

    问题是,JF-20的重量同样不低。

    在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众多的电子设备之后,JF-20在携带4枚导弹与半油时的空战重量达到了14吨。

    也就是说,即便配备0的空战推重比也才勉强超过1。

    这个性能,在同代战斗机中算不上优秀。

    其实,甚至连J-10A都比不上。

    当然,跟早期型的F-16A相比,差距就更远了。

    所幸的是,印度空军的F-16E也是一样。

    虽然F-16是第一种按照能量机动理论设计的战斗机,一向以机动性出名,敏捷性甚至超过了F-15,但是在发展到F-16C/D的时候,增加的大量设备,已经让这种战斗机变得极为笨拙。

    其实,后期的F-16都是多用途战斗机,不再是空优战斗机。

    出售给印度的F-16E/F也是如此。

    此外,印度采购F-16E/F,是要取代Mig-27与“美洲虎”等中型攻击机,而不是用来取代制空战斗机。

    这些F-16E/F全都是多用途型号。

    理论上,F-16E/F依然有很强的空战能力,实际上,却不怎么样。

    最典型的,其实就是背部的两具保型油箱。

    保型油箱能够在不严重降低飞行品质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战斗机的航程,但是肯定会降低战斗机的机动性。

    说白了,只是结构死重就有几百千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