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空中对峙



    随着沙特等阿盟国家开始从伊拉克撤军,准确说是撤走地面部队,伊拉克内战进入了收尾阶段。

    按照穆罕默德王储的安排,王栋去了一躺伊拉克。

    不是去指挥伊拉克政府军攻打巴格达,而是去整顿伊拉克当局,准确说是提高纳尼杰尔的地位。

    不管拉扎克是否愿意接受,纳尼杰尔已经是伊拉克国防军的实际统帅。

    当然,王栋此行,也是为了接下来的停战谈判做准备。

    虽然伊朗还没有就撤军的问题做出明确答复,但是随着阿盟国家撤走地面部队,华夏的态度出现转变,伊朗不撤军都不行。关键是,在撤军之前,伊朗会向卡里姆政权移交多少主战装备。

    说白了,这是卡里姆政权在接下来的停战谈判中的主要筹码。

    先不说谈判会以什么方式结束,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卡里姆政权就别想在谈判中占到便宜。

    因为伊朗没有就撤军表态,前线战斗还没有结束,所以在撤离地面部队的同时,阿盟增强了空中打击力度。

    为此,穆罕默德王储派往华夏的特使还明确向华夏领导人提到,在伊朗答应从伊拉克撤军之前,沙特等阿盟国家不会停止空中行动,只能尽量保证打击在伊拉克境内活动的伊朗军事力量。

    说白了,就是阿盟的空中打击针对伊朗,而不是针对盘踞在巴格达的卡里姆政权。

    接下来,在华夏提出了希望阿盟国家为和平努力的意愿之后,沙特率先撤走了部署在伊拉克的空中力量。

    此后,其他阿盟国家也陆续撤走了部署在伊拉克的作战飞机。

    当然,这没有丝毫的影响。

    在撤离之前,沙特已经向伊拉克政府军移交了120架来自巴基斯坦的JF-17战斗机,还有数十架A-5攻击机。

    此外,科威特、阿联酋与阿曼也各自向伊拉克政府军提供了一批作战飞机与直升机。

    再后来,沙特甚至出资从阿曼购买了一批F-16C/D战斗机,在由巴基斯坦安排的技术人员做了必要的改进之后,全部赠送给了伊拉克政府军,主要是伊拉克空军之前装备使用过这种战斗机。

    当然,关键还是阿盟国家的直接空中支援。

    这就是,部署在沙特与科威特境内的作战飞机依然在持续出动,轰炸伊拉克境内的叛军目标。

    在此后的一个月内,沙特等国的主要对手不再是叛军,而是伊朗空军。

    根据沙特皇家空军的作战报告,在这一个月内,沙特皇家空军的战斗机至少跟伊朗战斗机交战上百次。

    相当于每天发生3到4次战斗!

    当然,这么说有点夸张,准确的说应该是空中遭遇。

    其中,大部分时候都只是遭遇,并没有爆发战斗。

    为什么?

    根本就没有进入交战距离,怎么战斗?

    虽然在地面战场上,阿盟军队的表现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非常糟糕,特别是阿联酋与阿曼的地面部队,不但没有成为主力,还经常拖后腿,但是在空中战场上,阿盟军队的表现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很简单,空军本来就是技术军种。

    要知道,沙特等土豪国家,有的是先进战斗机。

    沙特皇家空军的主力是EF2000与F-15SA,前者是典型的空优战斗机,而后者也具有极强的空战能力。

    其他几个阿盟国家也不差,都拥有第三代与三代半制空战斗机。

    对面呢?

    在获得俄罗斯的援助之前,伊朗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是十多架勉强还能飞行,基本上没有作战能力的F-14A“波斯猫”,以及数十架更加老旧的F-4与“幻影”F1,根本无法跟阿盟国家的空中力量相提并论。

    即便在获得俄罗斯的援助之后,伊朗空军也处于绝对劣势。

    根据后来披露的消息,俄罗斯当时向伊朗提供了30架Su-30M,以及至少60架Su-24与相同数量的Su-25。

    这里面,只有30架Su-30M能够执行夺取制空权的任务。

    30架不算少,可是跟沙特等阿盟国家拥有的先进战斗机相比,那就不算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