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停火提议



    次日,伊朗当局就做出了回应。

    只是,伊朗提出的不是从伊拉克撤军,而是停火,即敦促伊拉克内战的交战双方尽快实现停火。

    停火与撤军有区别吗?

    当然有。

    可以说,撤军是停火的前提条件,只有在阿盟与伊朗从伊拉克撤军之后,伊拉克内战的交战双方才有可能停火。

    伊朗不提撤军,而是强调停火,显然是在避重就轻。

    说白了,如果阿盟与伊朗不肯撤军,又哪来的停火?

    那么,伊朗为什么要提出停火?

    显然,这是在为卡里姆政权争取时间。

    不管怎么说,阿盟与伊朗都是外来力量,因此撤军相对较为容易。

    按照一般的程序,在达成撤军协议之后,阿盟与伊朗首先就得把相关地区的防务移交给伊拉克政府军与巴格达方面,停止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然后撤退到指定地点,最后全部撤出伊拉克。

    从时间上看,也就几天,最多半个月的事情。

    当然,在撤军期间,不管是政府军,还是叛军,都需要集中力量接管防区,也就没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

    更重要的是,只要达成了撤军协议,就不得向伊拉克增派军事力量,甚至不得向伊拉克运送武器弹药。

    也就是说,最多只能把已经送入伊拉克的武器弹药留下来。

    显然,撤军对伊朗与卡里姆政权极为不利。

    到这个时候,进入伊拉克的阿盟军队已经超过了十个旅,而且全都是阿盟国家的精锐部队,只是沙特的作战部队就有四个精锐的装甲旅与机械化步兵旅,拥有数百辆主战坦克与上千辆步兵战车。

    保守估计,阿盟投入伊拉克的主战装备至少能够武装二十个伊拉克政府军的步兵旅。

    这些装备很先进吗?

    确实先进。

    拿沙特来说,动用的主战装备以M1A2、M2A3、M109A6、PLZ-45G等当今世界一流的装甲利器。

    其他阿盟国家也差不多。

    阿联酋在伊拉克投入了差不多200辆“勒克莱尔”,科威特投入了数百门火炮,阿曼动用了数百辆装甲战车。

    只是,这些装备很有价值吗?

    那可未必。

    其实,在也门的时候,沙特、阿联酋、阿曼与科威特等阿盟国家就发现,从欧美购买的那些先进装备都是样子货。

    在过去几年里,曾经被吹上天的M1A2与“勒克莱尔”,不止一次的被也门胡塞武装用老掉牙的RPG-7火箭筒摧毁。

    有一辆“勒克莱尔”甚至被火箭弹打穿了正面装甲。

    虽然有运气的成分,即那枚火箭弹恰好打在了炮长瞄准镜上,也是坦克正面防御最薄弱的地方,但是做为重达50多吨的主战坦克,吹成是欧洲最好的主战坦克,正面装甲被火箭弹打穿,怎么都说不过去。

    至于这里面的原因,其实这些阿盟国家心里都有数。

    花高价,甚至天价从欧美买回来的那些先进装备,其实一点都不先进,几乎全都是缩了水的猴版。

    几年前,沙特就把一辆被火箭弹摧毁的M1A2拖了回去,结果发现,坦克车体正面装甲的夹层竟然是玻璃钢,准确说是一种工程用的玻璃纤维,别说比不上美军的贫铀夹层,连乔巴姆装甲都算不上。

    在随后进行的测试中,沙特才发现,M1A2车体正面对破甲弹的等效防护厚度仅700毫米,而炮塔正面也只有800毫米,远没有达到美国宣称的1100毫米与1200毫米,根本挡不住大口径破甲火箭弹。

    要知道,大部分药罩直径在120毫米以上的破甲弹的穿透深度均在1000毫米以上。

    此外,对穿甲弹的等效防护厚度更低,仅有450与500毫米,跟俄罗斯的T-90S在同一水平上。

    显然,这是货不对版。

    这些M1A2的售价高达1200万美元,而俄罗斯的T-90S仅400万美元。

    要不是没得替换,沙特肯定早就让这些M1A2退役了。

    相对而言,阿联酋的“勒克莱尔”的问题更大。

    虽然卖给阿联酋的“勒克莱尔”与法国自用的相差不大,但是售后服务非常糟糕,而且价格高得离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