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3页





    我唯一一次去聚秀岭游玩,说起来也算阴错阳差。有一回,省里分管城市建设和旅游工作的副省长黄浩到临湖检查工作,我们这儿城建和旅游是两个副市长分管。黄浩来时,市里管旅游的那位副市长正好出差在外,于是由我陪黄副省长到下面去考察。

    对于这样一个任务,我起初很兴奋。黄浩副省长来一趟临湖不容易,他一年恐怕都来不了一次。我见他一般只能是在全省的工作会上。那种场合,想单独和他接触,极难凑到时间。这回我可得好好陪好他,让他既对我分管的这项工作满意,同时对我这个人也有一个正面而深入的了解。我知道,尽管干部提拔的权限主要在省委,但他作为政府副省长,对他分管口子的干部的使用,至少有建言的资格。以后省里哪个厅的厅长出缺,省委要是征求他的意见,他肯定会把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推出去的。

    我先选择自己分管的口子作为他视察的点,开发区、临湖大道、新城区、聚秀湖公园……只要是临湖市这些年投入资金和力量最多最大且体现了新的面貌的地方,一个一个领着他看。一路上,他给的赞誉不少,但也谈了一些看法。那些看法都是针对临湖城建方面的弱点来说的,比如说临湖建设缺少城市个性,所有高楼和外面其他城市比较显得雷同啦;新城区规划有些凌乱,商住区和开发区靠得太近、界限不够分明啦;聚秀湖公园虽然花团锦簇,但缺少一些人文的内涵啦等等。当然,他的批评很含蓄,看似随意性的点评,而且夹杂在褒扬当中,让旁人不易听出来。但我是临湖市政建设管理者,我听了褒扬当中夹杂的这些批评,如同口嚼佳肴硌到了砂子,听得很不舒服。可是,我不敢说什么,只能一味点头,一味说“好,好,好,黄省长指出得对,这体现了我们工作的不足,我们一定按照领导的要求改进”。

    改进什么呢?我这话也不过是客套话罢了。那些楼房早盖起来了;开发区和商住区局部互相穿插的情况也已经成了事实,难道还推掉重建不成?我心里对黄浩副省长就有了怨怼情绪,暗自说你一个副省长,难道一点不体谅下面干部的辛苦?我们管城市建设,花多少心血,操多少心?你下来走马观花指手画脚哇啦哇啦倒是容易,要是让你亲自来干,还不见得干得我这么好呢!我心里对黄副省长进行着“腹诽”,可是脸上却笑得跟一朵花一样;我的嘴巴也更加甜蜜地说着恭维、讨好的话。我发现我这个人有个优点,就是上级越批评我,我越发对他恭敬讨好,这仿佛是一种天生的本领。

    正是采用这种办法,我在那些批评者眼里产生了虚心谦和、知过即改的印象,有时甚至让他们不好意思继续批评下去——现在这个年头,不光是下级面子薄,上级的面子也薄,一般情况下,他们批评人都尽量委婉柔和,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自从当了县级领导以后,我受到的批评已经很少很少,有些批评,我通过这种表面的虚心也立即将其化解。这次黄副省长含蓄柔和的批评,我也想用这种以柔克刚的方式消解掉。在驱车经过临湖大道的时候,黄副省长开玩笑说:“老秦,你看你修的这条路,可以阅兵了呢。要不是你领着走,我还以为到了临湖市的中心广场。超前,很超前啊,呵呵。”

    这里面还是有批评的意味,但要是把它理解为夸奖,又何尝不可?我心想着等黄副省长走了,我要把他这段话作为他对临湖城市建设的表扬性语言和夸赞性指示向书记、市长汇报!

    看完城建,我说:“临湖旅游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一座山,海拔才几百米,跟那些名山相比,一个小土丘罢了;一片湖,水倒是有这么清澈,可是搁在省城,也就小家子气了。”

    可黄副省长却来了劲,说:“临湖这地方啊,我看旅游资源还是不错的,湖光山色,景色宜人。一座聚秀湖,据说水质是一级标准。刚才我们在聚秀湖公园,看那湖水,碧蓝碧蓝的,云影在里面飘荡,就像飘在天上一样。隔着那么远,我还看见鱼在水里游动的影子呢——这样的湖,这样的水,这样的景,别说省城没有,我走了全国多少景区,大概除去九寨沟和新疆、西藏一些湖泊,哪儿都找不见了。你这座湖,叫做‘养在深闺人未识’啊。将来好好宣传宣传,一定能招揽不少游客。你别看轻了它,将来它可是一个聚宝盆呢,呵呵。还有聚秀岭,海拔好像是605.2米吧,尽管不高,可钟灵毓秀,有瀑布有岩穴,有古木有庙宇,像个小盆景。你们好好打理一下,也很引人入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