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雁将南归-第2/3页





    成国公刚走不久,好友张溥和张采又上门拜访,这一回张溥张采都已经是二甲进士,选了庶吉士在翰林院观政,已经是很有地位的清贵官员,不过李沐不喜欢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和人折腾这些虚礼,张溥和张采在东南的时候就已经有所体会了。

    “云琪,这么急着要走?”看着原本前厅摆在周围的,很多李沐喜爱的小物件儿都已经消失不见,张采就知道李沐这是要准备回杭州了,不由得有些意外道。别人都是巴不得留在权利中枢,多和高官大人们接触,为自己的日后前程铺路,李沐倒是反其道而行之,偏要忙不迭的往外跑,第一次回京受赏之后,急匆匆跑回了锦州,第二次来没几天,又下了江南。这一次依然如此,进士题名刚刚结束,馆选还在进行中的时候,李大公子都已经收拾收拾东西准备跑路了。

    “现在朝争激烈,处处都是烽火。”李沐摇了摇头,颇有些兴味索然的道:“乾度,受先,我劝二位也还是先请调外镇呆几年,相信我,也就三年左右,到时候朝政必有大变,二位则可以回京大展宏图。”

    李沐知道天启朝只有七年,于是颇有深意的暗示两个队友,不过张采和张溥似乎并不同意他的意见,张溥首先摇头道:“现在复社在京中进士和低品官员中,刚刚小有规模,我正准备大力吸纳北方举子以壮声威,怎可在如此关键时刻,临阵脱逃,半途而废呢?”

    “什么?”李沐听闻张溥的话,忽然想起了什么,大吃一惊道:“你说新科进士中,已有复社的势力?”

    “新科进士三百一十七人,有一百三十二人在会试之间就已经加入复社了。”张采点点头,老老实实的说:“还有南北举子四百余人也已经是复社一员,现在我们在江西、福建、山东、陕甘、河南都建有分社,应该还会进一步壮大的。”

    “所以那句‘李经略当为本科第一’,是你们两个授意的?!”李沐惊呼出声,抬高了声调质问道。

    张溥和张采都没有做声,算是默认了。

    “你们两个真是好大的胆子。”李沐震惊之后,还是缓缓的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有些心神不定的道:“你们知道操纵科场,结党营私是什么罪名吗?”

    “我们需要一个文武双全,百战百胜,金榜题名,状元及第的社首。”张溥毫无畏惧之意,只是直视着李沐的眼睛道:“朝野中的大人们,集气力于朝堂,放百姓而不问,以为从朝争中攥取权力就可以高枕无忧,我却偏不信。”张溥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眼中汹汹燃烧的野心,梦呓而肯定的道。

    “待我复社云集天下举子,一呼百应,万夫影从,朝堂之重臣,亦不过尔尔,到时候若他们还敢欺压良善,虐流百姓,只天下士子之怒,已足以使其身败名裂!想靠绑架老百姓来创业?我肯定让他‘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张溥语气激昂之下,以《出师表》开头一句做了结尾,看他狂热而认真的样子,显然已经精心计划了许久了。

    “云琪,你是复社的社首,更应该肩负起光大复社的责任来。”张采比起张溥,更像是一个任劳任怨的执行者,所以待张溥的演说结束之后,张采才缓缓的开口道:“复兴大明,并不仅仅是澄清吏治,抵御外敌。而是我大明朝廷体制痼疾缠身,举步维艰,真真已经到了再不改而至于亡国的地步,所以复社就是为了让天下读书人都团结起来,在温和的妥协不管用的时候,逼着那些朝中当权向大明的宗亲巨富们下手!”

    大明国事艰难,局势动荡,需要改革,已经是朝廷所有有识之士的共识,但是谁来打响这第一枪,又改从什么地方开始改?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这句话,甚至除了杨涟,举国上下,连一个敢站出来,以自己作担保弹劾魏忠贤的高官都找不到。现在的大明,根本不是尸位素餐,得过且过,维持现状的时候,历史和事实都已经证明,大明帝国如果再不立下决心改变现行体制上的问题,亡国之日,已经近在眼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