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凄厉的打更声 中层干部会议室



    余申把宋诚一家带到中层干部会议室后,先认真地看了一遍他们带来的告状材料,问:“这材料是谁写的?”

    “我写的!”杨美玲大声说,“你问这个是啥子意思?”

    “没啥子意思?我是说,这材料写得不错,把事都说清了。如果没得补充的内容,你们就可以回去了。我们会尽快查出,给你们一个说法的。”

    “不!”杨美玲大声说,“我们就在这儿等着你们给说法!”

    大家纷纷响应说:“对!我们在这儿等着要说法!”

    “看来,大家是信不过我们了。”余申平静地说完,突然提高了声调说。“宋诚,你也信住过我?”

    大家愣了一下,目光转向了宋诚。

    “信得过!信得过!”宋诚把目光转向杨美玲说,“嫂子,咱们走吧。余处长说啥子,咱们就听啥子吧。”

    “要得!”杨美玲起身说,“咱们走!”

    大家起身,走出会议室,走向门外租赁的大轿车。

    杨美玲边走边问宋诚:“诚诚,你认得余处长?”

    “认得不久。本打算和舅舅呆几天,带婷婷到省会玩几天,顺便带一些山货看望他的。”

    “看来交情不浅啊。早说这些,咱就给他带一些山货来。”

    “当时浑了头。你们都说到省委,我就忘了他,没想到还得找他。再说,咱们出了这事,真给他东西倒不好。”

    “啥子不好。大檐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嘛。”

    “他可不是那种人,抓犯人时看到人家生活困难,还专门返回去把自己的钱送给犯人的孩子,帮助没得人管的犯人孩子得到了政府救济。”

    “你看见了?”

    “钱是我转交的。哪个犯人的3个孩子每月到县民政局领救济,我们铁县的人都晓得这事,都晓得是余处长找人办的。”

    “到底啥子交情?他这么信任你?”

    “没啥子大事。我们在一个小饭店坐到了一起,我讲了一个冤案,他办了案子,给我回话,就成了朋友。”宋诚把认识余申的经过说的比较含糊,怕他们知道王婷曾经犯过错误,急忙扭转话题说。“余处长是那种一个唾沫一个坑的人,咱们就等着我哥回家吧。”

    “这么肯定?”

    “我哥的事也敢胡说?”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杨美玲转身对一个白发满头的人说,“大哥,既然这样,就劝大家回去休息几天吧。这些天谁也没休息好,今天又都在证明上按了手印……”

    在他们一家商量家务时,余申还静坐在会议室内沉思。

    闻讯而来帮助他调查的小苗和马云默默看着他,谁也不作声。他们都曾被抽调到“8、6”大案上工作过,知道这个顶头上司的特点:每当有了新情况,总爱静静地独自思考上一阵子,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天。一旦有了思路或想法,就立即就开始行动,一动就有成效。

    许久,余申才缓缓开口说:“天都黑了,你们回家吧,和家人吃一顿热乎饭,明天一出差,不定多少天才回来呢。”

    “你也回去吧。”小苗站起来说,“不然,嫂子又该不高兴了。”

    “我再琢磨琢磨,你们快走吧。”

    “琢磨啥子?”马云也站起来说,“明天把卷调过来,还怕找不出破绽?”

    “不是调卷能解决的事,快走吧。”余申打发走他们,继续思索。

    蔡家的材料上说:蔡子安从小读书,解放后一直在村中教小学,和宋老四的关系极好。退休后不久,他的老伴去世,孩子们都在外地读书、工作,自己感到孤独寂寞,就经常拉宋老四来家摆龙门阵,还不断上山下河搞点野味,由蔡子安买酒一醉。孩子们都知道他们的交情,每逢回家探亲,除了给父亲买东西外,也都要对他表示表示。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现在。因此。他们绝不会殴打宋老四,他也不会为了区区的5元钱而告状;法院判决和法医鉴定都有问题,蔡光林是冤枉的。

    余申看到这份材料在想:假如宋老四真被打断了肋骨,他是怎么到的县城?县法院和地区法院鉴定的伤情怎么会差距那样大?难道我们的法医在捣鬼?是哪一级的法医捣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