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山神的馈赠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千百年来,粮食和人口都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根基。

也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层,必须要长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粮食够吃,人口充足。

这个国家就可以通过对外扩张,不断汲取资源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

反之,粮食不够,人口长期处于低位,就极容易成为别国的附庸,乃至被彻底征服。

到了更严重的地步,甚至都不用别国侵占,自己就因为饥民造反崩溃瓦解了。

由此可见,这两样东西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

华夏历史上,但凡老百姓能吃得饱饭,便可以称为盛世,值得在史书上大书特书,光耀千秋。

然而,即便盛世的要求这么低。

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里,能称得上盛世的时期也是屈指可数。

除开这一二百年,大多数时间里,连年饿死人是常态。

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在华夏大地千万年的岁月里,老百姓真正不饿肚子的年代,其实才过去不到三十年。

又由此可见,要经营好这两样东西,对一个国家是多么的困难。

而如今的大楚,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困境。

连年的天灾、战乱、**,早已经让这个维持了一百八十年的帝国变得外强中干。

粮食减产,流民四起,匪患丛生,不知不觉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一切的不利因素都在暗中滋长,只需等待一个时机,就有可能集中爆发。

尽管问题很严重,看起来千头万绪,但也并非没有化解的办法。

譬如,其实只要着重解决最关键的粮食问题,其余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从这一点来说,玉米这种作物,出现在如今这个节点上,也不知该说是大楚的幸运还是不幸?

说幸运,是它的出现,让有识之士看到了解决百姓吃饭问题的希望。

说不幸,是这东西目前种子实在太少,真要大面积推广种植,还不知道得猴年马月。

也不知道,大楚撑不撑得到那个时候?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扩种还是筛选,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士来做。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缩短玉米的推广时间。

也因此,楚嬴自然不可能同意王澹的提议。

“王老先生,本宫明白你的好意,只是这点本宫也曾考虑过,但条件实在不允许……”

楚嬴摇头长叹一声,将扩种和选育要面临的种种困难告之,末了总结道:

“所以,不是本宫不愿意献出玉米,实在是如今就算献上去,除了让大家空欢喜一场,不会有任何好处。”

“而且,消息传出,一旦被北匈人盯上,说不定还会为此地引来战火。”

“与其如此,倒不如我们关起门来慢慢育种,等到时机成熟,再统一推广出去不迟。”

楚嬴这番话有理有据,将利弊一并呈现,让听闻后的王澹心悦诚服,双手作揖道:

“是老夫太过激动,没有考虑周全,殿下说得极有道理,此等神物,当下还是不宜张扬,悄悄育种才是上选。”

儒雅老者顿了顿,又叹息的补充一句:

“不过,务农并非我三人的强项,至于殿下说的科学育种,更是闻所未闻,只怕就算有心,也帮不上什么忙。”

“呵呵,王先生太谦虚了。”

楚嬴摆手笑道:“你们三位可是当世大家,只需往我顺州书院一坐镇,替书院多培育出几个学子,便算是帮了本宫一个大忙。”

“殿下放心,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了大楚社稷和百姓,我等一定会倾尽全力,将毕生所学传授出去。”

王澹、谢运、欧阳白一起朝着楚嬴郑重拱手,表明自己全力以赴的态度。

“我顺州书院能得三位先生相助,何其幸运,那就拜托了!”

双方这回算是彻底交心,楚嬴大喜,拱手回礼。

三人直起腰来,欧阳白当先哈哈大笑:

“殿下不用客气,我们三人教授的知识都是些老古董,和儒门那些穷酸其实没多大区别。”

“倒是殿下,适才在酒楼里听你提过科学教育,让人大感新奇,不知到时可否见识得到?”

王澹和谢运随之点头,也是一脸期待。

“哈哈,三位先生放心,等过了中秋,学院正式开学,你们就可以见到了。”

楚嬴呵呵笑道:“不瞒你们说,本宫其实也认领了一个教习的身份,还打算给大家讲开学第一课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