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第2/3页





    春耕快到了,可空气中还是有一丝寒气,时不时的来一次倒春寒,温度便会下降到零度以下,若是此时有果树开花,花朵便会因为低温而被冻坏掉,如此,这一年的果树就要大规模的减产了。

    大唐地大物博,拥有很多种类的果树,最近几年,又从外地引进了一些新品种的果树,让大唐的果树变得更多了,但大部分的果树都集中在南方,毕竟,南方的气候温暖湿润,更加有利于果树的生长,而北方的果树种类就相对较少了。

    在北方,果树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若是抗寒能力不足,是很难在北方生存下来的,光是冬季极寒天气的这一关就过不去。

    果树不禁冻就会导致死亡干枯,几年之后就化为一堆木屑了,所以,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抗寒能力才行,这就限制了很多果树进入北方,尤其是从美洲和澳洲传过来的果树,大部分都是热带的果树,温带偏寒带的果树较少。

    相比于热带雨林,偏寒地区的生存条件太过于苛刻,所以,果树自然是热带最多了,不但多而且还非常的高产,个头也都比较的偏大,而北方的果树品种较少,个头也相对较小,看看热带的菠萝蜜,那个头不是一般的大,西瓜,菠萝也都不小,而北方的苹果,山杏,核桃就要小得多了,其中,苹果算是北方水果之中的绝对大块头了,比苹果还大的北方水果应该不常见了,而南方有榴莲,菠萝蜜这样的巨型水果,真不是北方能比的。

    关中一带最常见的水果,怕就是苹果了,这种水果因为种植技术比较简单,果子生虫也比较少,成熟采摘之后,能够放置较长的时间,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若是桃子的话,成熟之后很快就会烂掉,短时间内销售不掉就要损失惨重了,南方的荔枝也是一样的,一日就味变了。

    相比于其他容易变坏的水果,苹果的耐保存性优势就太明显了,只要表皮没有被碰坏,保存一个月那是绰绰有余的,冬季的时候,起码能保存两三个月,若是使用保护套一个个的保存起来,放置在温度和湿度都非常合适的地方,保存半年都毫无压力。

    后世的冷库苹果,往往都能保存一两年,味道虽然有所变化,但变化并不是很大,仍旧是很好吃的苹果。

    李安的府邸院子里,同样也是有苹果树的,各种品质的苹果树都有,收获的季节也各不相同,几乎一年四季都能有苹果收获,而冬季是一个大坎,有些水果虽然是冬季成熟,可那是在气温稍微温和一些的南部,到了关中这里,冬季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十几度,这么低的温度,已经超过了这种耐寒水果的承受期限,就算是坚硬的果皮也保护不力里面的果肉了,随着气温的侵袭,果肉内的水分会逐渐的被冰冻起来,如此,果子也就坏掉了,是不能吃的。

    还有果树的树干,也会因为不适应北方的极寒天气而被冻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李安不但要给果树包裹防寒的麦草,同时,还要为每一个水果准备温暖的棉衣,树下还要准备一些麦草,在天气特别冷的时候,要进行烟熏保暖,让果树避免被冻坏,通过这些措施,便能够让生活在南方的水果,勉强可以在北方扎根,慢慢适应几年之后,这种果子就会开始具备一定的抗寒能力,以后就用不着在冬季时候给果树绑麦草了。

    之所以亲自发明这种保护套,完全是因为在之前的大唐,还没有人干过这种事情,南方的水果就在南方,北方的水果自然在北方,就算遭遇特大的寒流,北方的果农也不会采取这种保护套的措施,就算损失再大,也不会采取这种办法。

    这也不能怪果农,实在是因为这样做的成本太高了,而且,效果究竟如何也不清楚,因为没有人尝试过,自然无法得知真实的效果,若是花了大笔钱财,结果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那岂不是要亏大了,在古代的社会,只要不是皇家的贡果,普通的水果价格并不高,付出这么高的代价,最后肯定是连本都赚不回来的,这种亏本的买卖,又有谁会去做呢?除非他脑子有病了才会这么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