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制作蜂窝煤-第2/3页





    “阿郎,水打上来了。”

    在赵六的吩咐下,几名男仆很快就打了一大桶水,并提到李安的前方。

    “你们几个取一斗石炭和一斗泥土,放在一起加水搅拌。”

    李安开口吩咐,并亲自转身拿起了蜂窝煤模具。

    “阿郎,您现在要做的,就是您说过的蜂窝煤,这样能行吗?”

    赵六心里表示怀疑,而那些男仆更是不明觉厉,但李安的命令,在他们心里就是圣旨,自然是必须要执行的。

    “浇完水,把里面的石炭硬块全部捣碎,另外,要搅拌均匀,越均匀越好。”

    李安手持模具,开始对这些男仆进行指导。

    这些男仆干活都很卖力,很快就将浇了水的石炭矿全部捣碎,并与黄土混合在一起,直到完全看不见泥土的颜色。

    “好了,你们几个看好了,看看我是怎么操神作书吧的。”

    李安将蜂窝煤模具猛的插入一堆煤泥混合物中,用力的按下去,然后拿出来,将其砸向一旁的空地上,缓缓拔起模具,一个漂亮的蜂窝煤便成型了。

    “你们看清楚了吧!这就是蜂窝煤,现在模具只有几个,你们在没事的时候,负责制神作书吧蜂窝煤,王八,这事也由你负责。”

    李安知道照顾蔬菜大棚非常辛苦,这五十人都很累,但蔬菜大棚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照顾的,每日就那么几个固定的时间点在干活,空闲时间还是不少的,与其让他们闲着,倒不如让他们多干点。

    老板都是黑心的,任何人都不例外,李安突然觉得自己也变得黑心了,不过,王八倒是没发表任何意见,高高兴兴的就应了下来,也许,他也觉得,平时这些属下空闲的时间过多了,是该为老板多干一点活了。

    “阿郎,石炭好好的,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而且,还与泥土混合在一起,这样还能烧得起来吗?”

    赵六看着这些带孔的蜂窝煤,感觉有些奇怪,毕竟,他还不知道这种蜂窝煤的妙用。

    李安也懒得解释,只是告诉众人,这些蜂窝煤做好之后,要放在外面晒干,而后在硬了之后,才可以放到蜂窝煤仓库存储起来,而且,还不能超过一定高度,否则,最下层的蜂窝煤,很有可能会被压碎。

    因为挖石炭是计件制,所以,那些被找来的百姓,都干的非常卖力,一车车装满石炭的货车,源源不断的运入仓库之中,很快就在第一个仓库之中,堆了厚厚的一大堆。

    几名男仆也按照李安的要求,在忙着制神作书吧蜂窝煤,由于技术难度几乎没有,所以,这些男仆做的蜂窝煤非常好,与李安做的一模一样。

    看着地面上密密麻麻的蜂窝煤,李安心情大好,这些蜂窝煤做好之后,自己府邸日后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柴火了,这不但节约空间,而且,还能更好的节约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下午的时候,李安带着赵六返回府邸,并在临行前,告诉王八,要加紧制神作书吧蜂窝煤,同时告诉加工厂的工匠,在组装好全部轮椅之后,立即将这些轮椅运往信安王府邸。

    返回府邸之后,李安一直在思考,思考如何向皇帝李隆基提议,改变大唐目前的租庸调政策。

    李安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税收制度,就是大唐中期的两税法,毕竟,两税法就是在均田制被破坏的无以复加的基础上诞生的,现在提前几十年颁布,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两税法以拥有田地的多少进行交税,必然会侵犯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所要遭受的阻力是可以想象的,而且,这样一来,李安会得罪大量的贵族,日后,在大唐还能不能混的下去都是问题,毕竟,若所有有权有势的贵族都恨你,你的日子还能有多好过。

    这个两税法,李安已经跟李适之提过了,并取得了李适之的认可,若他与李适之联合,并争取更多的朝廷官员加入其中,所遭受的阻力必然会大大减少,成功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更高了。

    不论如何,李安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推行两税法,增加朝廷的税收收入,适当抑制贵族们的财富,只有这样,才能挽救大唐的财政,从而避免盛唐一步步衰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