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椰枣-第2/3页





    很显然,李安也没有什么办法挽救,这种濒临被淘汰的产业,毕竟,最终决定莎草纸能否生存下去的,是广大的购买者,只要没人愿意购买,这种产业就只能被无情的淘汰。

    “李侍郎,那我们是否可以购买大唐纸张的生产专利呢?我们愿意给钱,生产的越多,给钱越多。”

    奥斯曼的部下,开口说道。

    李安想了一下,开口道:“这个,我是做不了主的,必须有人卖才可以,不过,大唐纸张也没有多大的难度,你们自己慢慢研究,说不定也能搞出来,就看你们自己的本事喽!”

    刚才,李安已经把大唐纸张的生产过程,告诉奥斯曼的部下了,只是具体如何操作却没有详细的告知,如此,就需要他们自己慢慢实验了,能搞出来就是他们的运气,若是搞不出来,那就是他们太笨了,就怪不得别人了。

    而李安其实还掌握着更加先进的机器造纸技术,这比大唐传统的造纸技术先进太多了,产量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而这项机器造纸的产业,李安并不打算交给任何人,他要把这个产业留给自己,如此,日后就能挣更多的钱财了。

    尽管李安并不算贪财,但对于比较重要的产业,李安还是愿意留给自己,好的东西当然要留给自己了,怎么可以送给别人呢?

    奥斯曼的部下,又不能强行索要大唐的造纸术,只能非常无奈的摇头叹气,也许用不了多久,莎草纸工坊就要被迫关闭了,而如此一来,就会有大量的工匠失业,这对于大唐建设运河来说,算是一个好事情,而对于奥斯曼集团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奥斯曼要失去一个很重要的财源了,这将限制埃及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埃及官员的工资。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奥斯曼的部下们都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没有谁能拿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能非常无奈的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李安觉得奥斯曼的部下挺可怜的,但即便如此,李安也不会把大唐的造纸术告诉他们,毕竟,这是大唐独有的技术,是不可以外传的,否则,一旦让外国人掌握了这个技术,将会给大唐帝国带来重大的损失。

    当然,李安已经发明造纸机器了,效率是传统造纸术的几十倍,所以,即便埃及的官员自己捣鼓出大唐的造纸术,也不能对李安造出多大的影响,但为了大唐更多商人的利益,李安还是不能泄露技术,李安的目标,是要让大唐帝国永远繁荣昌盛,永远站在世界人民的肩膀上,把所有民族都踩在脚底下。

    在离开造纸工坊之后,李安带来一大帮子人,去了旁边的小镇,其实就是一个人口不多的集市,总人口估计在两千人左右,但来往的商人比较多,有好几百人,其实,若是算上小镇的商人,那就有上千人了,因为这个小镇的军民,几乎全都是农民加商人。

    所谓的农民加商人,指的是这个小镇的居民全都有土地,而且是林地,上面种植了很多果树,农民以种植果树维持生活,但在果树成熟之后,这些农户不但要非常辛苦的把果树的果实给收获,而且,还要推到集市上贩卖,以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这些农民也可以称作商人,而且,很多大家庭是互相分工的,部分家庭成员负责收集果实,另外一部分则专门负责贩卖,这样效果才最高。

    而贩卖农产品的地点是固定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集市,所有需要贩卖农产品的商人,都会选择到集市上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如此,集市就会变得越来越热闹,从而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小镇。

    这个小镇的集市上,人员往来是比较频繁的,但总的人数也就在几百人,一千人的规模都不到,算是一个很标准的小镇。

    李安一行就有好几百人,规模还是很庞大的,最重要的是,李安一行不但人马众多,而且,还有很多铁甲汽车,这非常的具有震撼的效果,让集市上的小贩和商人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来这里闲逛,就是为了多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享受一下这里的美食,感受别人崇拜的目光,有这些就足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