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 章 天下名臣尽归朕矣(大章)-第3/3页





    “此事便由伍爱卿你全权负责吧。”冯云山应道,对于这帮老外,如今他难得理会了,伍崇曜长期与洋人打‘交’道,自然知道怎么应付他们,而且,设立大使馆和领事馆的事情,原本正常,他都同意,不设立租界之事,也早有‘交’代,不用他‘操’心,还是放权的好。

    退朝之后,冯云山不待众人散去,便掏出到了圣京的名单,看了起来。

    刘胜邦和傅善祥在一旁伺候着,而义王石达开、内阁副总理曾观澜、内务部副部长谢享才、庶务部副部长王闿运等冯云山的亲信,也都在一旁等待着,并没有跟其他人一样离开。

    “李鸿章兄弟几个,也归顺了帝国?”冯云山一眼便看见了排在最前面的名字,想起自己好像提过李鸿章,难怪谢享才将他的名字放在最前面。对于这位闻名于世的满清重臣,除了曾国藩,可谓是他是最为知名的了,号称‘东方俾斯麦’,相当于宰相般的人物,冯云山是闻名已久。此人才华不消说,必定是一等一的出类拔萃,而且,在历史上也是深谙洋务,连洋人都评价他是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最伟大的人物,别的不说,单论外‘交’,他的确比自己任命的那个吴如孝要强得多。

    “王文韶,此人好像有些印象,如今还只是满清的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嗯,想起来了,竟然是他!日后的满清重臣,直隶总督兼充北洋大臣,不过,此人在历史上对洋人妥协,对戊戌变法表面上支持,暗地里却多加破坏,是个两面三刀的家伙,此人能一步步爬上高位,可见是个有才识和本事的家伙,倒可一用,但不可重用。”冯云山开始快速地浏览起这些已经抵达圣京的满清降臣。

    “张之‘洞’,嗯,果然来了,跟随他的父亲张锳一道来的圣京?嗯,才十八岁,的确有些太年轻了,还没考中进士呢,直接让他为官,好像有些揠苗助长了。还是加以培养吧,直接命其为官,好像有些不妥。自己不能太过心急了。嘿,这是丁宝桢,也算是个人物了。原来竟然也在贵州,给这个贵州巡抚蒋蔚远当幕僚啊。嗯,此人可倒是可用。”冯云山顺着看了下去,一边心中默默地思索着。

    咦,还有这么多人!袁甲三,此人是个可用之人。马新贻,嗯,好像也听说过,应该是个人物。张树声、董凤高、潘鼎新、吴长庆,嗯,这几人原来都是安幑团练头目,难怪日后成了淮军之人,如今都归顺帝国,算他们识趣,只是,怎么没见了刘铭传?

    冯云山记得淮军将领最知名的,应该是刘铭传才是,对了,还有那个叫丁汝昌的,都没见了,到时自己要好好问问。

    只可惜,自己虽然对晚清的历史比较熟悉,但这么多的人名,终归是记不住,以李鸿章为首的一干淮军将领,还是很多给忘记了。

    倒不是冯云山就一定喜欢用这些名人,实在是如今整个中华帝国太欠缺能治理地方的官员和人才了。这些满清的降臣,说起来,冯云山使用他们还要被那些讨虏军将士埋怨呢。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那些将士,连识字的都不多,最近一年虽然在军中开展夜校识字,但毕竟没有这些降臣有学识,还有地方治理经验。

    治理地方,可不是只有忠心便成的了,而且,这些读书人出身的官吏,虽说有些贪墨和‘毛’病,但这个时代,不像后世那般毫无原则和底线,他们的心思至少还是想着百姓,即便是为了他身后的名声,也想好好当官,为民造福。有这份心思,便够了。

    这些未来的天下名臣,届时,都归了朕,归了帝国,就不愁没人帮自己治理天下了。想到这,冯云山便有种犹如当初的唐太宗举行科举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感慨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