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坡拉锯战



    齐国边陲小镇,贺凤城,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军事重镇。齐禧公从全国招来了一千名高级工匠和十万民夫开始了日夜兼工的造船计划,又派了整整五万精锐部队来不保护他们。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教廷的十字东征军,不过东征军却并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干扰。而是在使徒的指挥下他们坚决的执行铁壁战术,除了贺凤城外整个齐国已经被防御工事拦腰斩断。

    在进行铁壁战术的同时,教廷所有兵力全部都集结在了铁马城,这里是齐国国都凤阳之外最重要的战略要塞。由元秋,贺满堂还有随后而来的郭淮所统领的联军则驻守在凤阳城内。

    两军中间有一道四十度角的斜坡,名叫十里坡,是两军决一死战的主要战场。

    之前塔格里对凤阳进行了数次攻城战,但因为有元秋这位原第三战区守将在,战果都不理想。陆联军交锋了几场,惩戒,守戒骑士团战力彪悍,作战汹涌,只有郑国派去的黑铁卫和宁国的黄奎轻骑可以与之周旋。

    在十里坡上东征军又和大陆联军大战了几场。教廷的普通士兵的战斗素质也很高,而且他们装备精良,盔甲都要比联军的厚上一层,哪怕是一向以善战出名的齐国士兵也不是对手。

    可在战损上东征军却是一直都在吃亏的,而且还吃的不少。

    虽然也带兵打过仗,可他还有自己的修行,不可能长时间呆在军中,但即使这样在所有使徒中他也是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像等几位使徒根本就没有作战经验。教廷军中打仗多的也就四大骑士团的团长了,其中经验最丰富的就是原圣女赛菲利亚,不过她已经不在了。虽然收到过消息说在这里见到过赛菲利亚的身影,但他一直没寻到本人的身影。

    的指挥并不愚蠢,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但他对手是有春秋毒将和凤将之称的郭淮、贺满堂,几十万规模的对战对他们来说只是家常便饭,埋伏,反击,佯攻,诱敌,围剿,合围,冲锋,反冲锋,数十种种战法,无数种运用,对他俩俩说信手拈来。

    东征军的兵是强,可对付郭淮和贺满堂也是黄鼠狼咬乌龟——无从下手,没有一次可以将他的兵力优势发挥出来,不是疲于奔波就是被困在原地进退不得。各种战术,各种战法被郭淮和贺满堂教科书般的使出来,之后生生甩在塔格里脸上,到了后来郭淮和贺满堂索性连兵都不合了,直接分兵和塔格里交锋,即使这样还是能处处压制塔格里。

    最后塔格里实在是打服了,他索性两手一摊,直接龟缩在了铁壁之中,他已经准备将半个齐国发展成离岸的军事基地了,教皇在东征之前就告诉他要做好长期战,拉锯战的准备,铁壁战术也是为此服务的,对凤阳的进攻反而成了次要。

    虽然正面战场上联军大获全胜,但齐禧公,贺满堂,元秋,郭淮等高层人士却没什么喜庆的意思,因为东征军对贺凤城的事太淡定了,就这么在眼皮底下随便造船,连一点骚扰都没有,简直就是等着你们前去送死一样。

    对此他们觉得诡异,但也没有办法,战略已经制定了下来就不能更改,况且这是解决铁壁战术的唯一方法,要不然让教廷军一直占在那里也不是个事。

    贺凤城的船越造越多,海港已经停不下了,最后工匠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粗大的铁链将所有舰船连在一起,这样就算停在海中也不畏惧风浪了。

    在造船的同时,对士兵的训练也在进行,郑国和宁国是标准的内陆国家,齐国也因为政策上的原因没有丝毫发展海上的能力。联军士兵大部分连海都没见过更别提海上作战了,这一年中主要的就是训练他们的海上作战能力。

    对于这支舰队还有一个巨大的争论,那就是主将的人选,元秋这个守将是一定要留下的,主攻的贺满堂和郭海都可以主张大局,只是两人还有些不同。郭淮喜欢剑走偏锋,出奇制胜,而且用兵非常狠辣,能杀敌一万,绝不杀敌八千,哪怕己方也要损失两千人。在一场战役中他甚至命令将士躲在战友的尸体下,埋伏了一天一夜,第二天直接从后方杀了个东征军措手不及,造成了东征军这次战役中的最大伤亡。不过在士兵中评价就不怎么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