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朱元璋的敲打,胡惟庸的震惊



朱元璋上一秒还在满脸笑容的夸赞胡惟庸,但是下一秒,就语气森然问道:

 “胡惟庸,你可知咱为何要压制你不用吗??”

 胡惟庸见皇上旧事重提,赶忙跪了下来,有些害怕的说道:

 “臣猜想,是小明王的事。”

 朱元璋脸上面无表情,依旧问道:

 “你是怎么想的?”

 “臣最初想的是,臣下为皇上立下大功,皇上会赏赐臣。”

 说到这,胡惟庸的脑袋情不自禁低了下去。

 “后来,臣又想皇上不仅不会上次臣,还会把臣流放天涯。”

 “最终,杀臣灭口,砍掉臣的脑袋。”

 “再后来,臣又想,无论是杀臣还是赏赐臣,臣只能无怨无悔的候着。”

 朱元璋脸色终于起了一点变化,疑惑道:

 “为何啊?”

 “臣既然选择追随皇上,那就得义无反顾,无论生死荣辱,都是臣的天命。”

 胡惟庸把自己的心里话最终说了出来。

 朱元璋嘴角挂起一丝冷冷的微笑,说道:

 “擅自揣测咱的心思,自作聪明。”

 “咱用得着去杀小明王吗?以咱的功劳和权势,完全可以让小明王禅位于咱。”

 “光明正大的事情不去干,你非要自作聪明,杀了小明玩,让咱背上这千古骂名。”

 “你说,咱该不该惩罚你?”

 胡惟庸被吓得赶忙五体投地,满脸惊慌失措,诚惶诚恐的说道:

 “皇上,微臣知错了。”

 “这些年,微臣每每想到此事,都是痛彻心扉。”

 “如今微臣已经洗心革面,恳请皇上能给微臣一次机会。”

 朱元璋眼神微眯,没有回答胡惟庸,反而岔开了话题:

 “你,是个能臣。”

 “但有时候能的太过头了!”

 “如果,你时常揣摩皇上的心思,把自己当作皇上的知心人,擅行生杀!”

 说到这,朱元璋话音一顿,语气再次冰寒起来,反问道:

 “久而久之,你岂不是就把自己的心思,当成皇上的心思?”

 “到了那时,你说,你是皇帝,还是咱是皇帝啊?”

 胡惟庸不敢抬头,只是口中不断的呼喊着:

 “臣知罪,请皇上赎罪。”

 朱元璋绕着胡惟庸走了一圈,嘴中吐出的话,却是把胡惟庸吓了个半死。

 “一开始,咱是想直接把你给杀了,以解咱心头之恨!”

 胡惟庸闻言,瞬间被吓得魂不附体,不敢言语。

 “但是咱舍不得,舍不得杀你!”

 “不仅舍不得,实话告诉你,在考虑到中书省丞相之职时,咱还曾经想到过你。”

 如果说上半句让胡惟庸如坠地狱,那这一句就是让胡惟庸一下子,又从地狱飞到了天堂。

 胡惟庸猛然抬起头来,双眼中迸发出惊喜的光芒,不敢置信的看着朱元璋。

 “胡惟庸,咱知道你的本事,如果你的本事全都放出来的话,肯定比李善长还要精明能干。”

 “咱对你可是寄予厚望,希望你不要让咱失望!”

 “你懂咱的意思吗?”

 朱元璋丝毫不吝啬对胡惟庸的夸赞,对于胡惟庸这个人,朱元璋是十分看重的。

 毕竟是跟着自己在濠州起义的老弟兄,而且有真才实干,现在多夸夸他,好让他给自己死心塌地的干事。

 胡惟庸在听到这些夸赞后,激动的不能自已,饶是他那几年来逐渐冰冷的心,都忍不住心潮澎湃。

 “皇上,臣下必定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说罢,一脑袋重重的磕在了坚硬的城墙之上。

 朱元璋咧开嘴角,无声的笑了,不管如何,能够收拢这么一位能臣的心,还是让朱元璋十分开心。

 “好好把城墙修好,等你做完了此事,咱还有另有重任。”

 说完,朱元璋就转身离开了城墙之上,返回上书房。

 ....

 胡惟庸在受到朱元璋的激励之后,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把预计一个月的活计给做完了。

 朱元璋大为振奋,决定让胡惟庸休憩几日,随后就让他中书省上任。

 这次朱元璋给胡惟庸安排的位置,乃是中书省参政,虽然品级不高,但是可以参加国家大事的商讨,是一个要职。

 胡惟庸接到圣旨之后,对朱元璋更是感激涕零。

 现在的胡惟庸有着皇上看重,再加上中书省一把手李善长的提携,一条康庄大道,已经出现在他的面前。

 接下来,只需按部就班,把李善长这个老师给熬到退休,那这个中书省丞相的位置,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