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献策吴王



    崔俊返回长安之时,是与李恪同行的。作为吴王的李恪,对自己封地的治理很头痛。

    崔俊的马车宽敞凉快,所以李恪便占了一席之地与崔俊同乘。两人于马车中相谈数日,都是关于吴地建设与治理之事。

    崔俊对于官场之事不愿多谈,怕给自己惹麻烦。只让李恪凡事都依法治理,少以特殊权力去干涉,只做审查与考核便可。

    而对于经济这块,崔俊则是出了颇多的建议。其主要的宗旨便是修水利、开荒田以安流民。重农桑、兴养殖、以织造业作为经济支点。造大船发展海洋捕捞,以渔业作为另一个发展方向。

    开荒崔俊可以提供曲辕犁和耕牛,修水利崔俊可以给水轮车,养殖业却不用崔俊多插手,只需将家禽、猪羊等货物收购就可。

    但是关于造大船,却是有些难办了。崔俊的脑袋里记了不少前世的船型,从郑和下西洋的大宝船到横行加勒比的硬帆船等等,

    但此时所有的造船工艺却是很难保证船只的快速建造与满足各项指标性能。但是,造船这事情却是一定要做的。

    崔俊想着的还是制海权,以及其后才能进行的远洋贸易、踏平蛮夷等等事宜。

    制造业大规模发展之后,必然会带来生产力的过剩与产品的挤压滞销,唯有开拓市场,让商品流向世界才是正道。

    两人商议之下,先从港口建设与船坞着手,从快速轮机帆船开始建造。也就是顺风顺水之时以帆作为动力,而逆风逆流之时变异锅炉带动两侧的巨大水轮作为动力。

    选用水轮的目的在于大型螺旋桨的制造难度太高。而保留船帆的原因则在于节省煤炭燃料。

    这种船不必造得很大,只要能在内陆大河中行驶便可。这也是为了今后在吴地与长安之间的货物、资源运输做得考虑。

    同时利用制造这样的船,能培养起来一批造船工匠,为以后得远洋而做准备。

    还有一件事情两人也做了决定,那就是收拢吴地的孤儿,全部送到长安由崔俊培养。不管是内陆的运输还是以后海洋上的远洋,水手与船长的培养必不可少。

    不其他的,指南针、六分仪等观测设备总要会用吧?沿途开拓航线,测绘、识图总要会吧?再有一点便是忠心程度。

    要知道这样的船只上面全都是最先进的技术,若是遇到些个奸诈之徒,跑出去投降外国怎么办?技术白白送人不,还帮着外国提升航海水平,让他们来与大唐争夺制海权不成?

    崔俊为李恪规划的商业版图,其实是有着私心的。琅琊王氏的王弘直设计,利用崔俊拔除苏州毒瘤李怀,这件事让崔俊很不爽。

    虽这件事情的出发点,以及最后的结果导向都是好的,是对大唐的社稷与百姓的福祉有益。但是,王弘直的手段却是下作了一些。

    既然你摆我一道,那么我崔俊也不能让你好过。

    王弘直得到的造纸与纺织专利授权,我照样可以给李恪,而且我还直接给钱让李恪去快速发展。我不撕毁合同但是给你王弘直培养一个竞争对手,挤占你的市场份额,你就算觉得憋屈又能怎样?我做的一切都不违反契约精神!

    就算当初与王弘直签订的纺织机销售是将江南地区划给了他,但是又没江南有多大。就算整个南方都给你了,但是又没不准别嗯去江北买了再越江南用。

    这件事情其实给崔俊提了个醒,再好的关系也不能随便给出过大的利益。都人心隔肚皮,没人知道站在你面前的到底是人还是披着人皮的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