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玉玺归唐



    大唐贞观四年得下半年频频有大事发生,先是在九月,伊吾城主到长安朝唐。伊吾城主率他所属的七城降唐,唐朝在伊吾设置西伊州。

    思结(铁勒十五部之一)部落贫困饥乏。唐朔州刺史张俭招集思结部落来朔州。对其不愿来者,仍令居碛北。后张俭劝思结迁往代州,思结部落仍无叛者。张俭又劝其营田,喜获丰收,又请求与思结和籴,充实边储。思结部落很高兴,营田转隶,唐朝边防也因之得到巩固。

    西突厥肆叶护可汗乃前可汗之子,被众人拥戴,莫贺咄可汗所属各部酋长多叛归肆叶护。肆叶护率兵攻打莫贺咄,莫贺咄战败,逃到金山,被泥孰设杀死,西突厥各部于贞观四年(六三0)末共同推举肆叶护为大可汗。

    紧接着便是十月,传国玉玺归唐!

    传国玉玺相传为秦始皇以和氏璧所制,其最着名的典故乃是完璧归赵。秦李斯《谏逐客书》、西晋傅咸《玉赋》、五代时前蜀道士杜光庭《录异记》唐代李白《古风》三十六中皆有对和氏璧的表述。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玉玺,刘邦灭秦得下后,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

    到汉末董卓之乱,玉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

    隋亡后,玉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直到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玉玺归唐。五代时,下大乱,历朝流传的玉玺终是永不知所终。

    而带回传国玉玺的,便是驮公公、柳忠以及两名道士。皇城朱雀门前,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恭敬肃立,静候传国玉玺归来。

    华夏正统,皇权象征便是这传国玉玺。古之帝王皆以子自表,而这传国玉玺便是皇权授的象征。

    远远地,两架马车在千人骑兵的护卫之下,缓行而来。骑兵盔明甲亮,旌旗招展。即便被马队践踏而起的尘土也被盔甲的反光染成了金色。

    “焚香!”孔颖达眼见马队将近,命茹燃沿途所设的八十一座香炉内的高香。

    “恭迎传国玉玺,归位!”孔颖达在队伍行至近前之时,高声唱喝。

    一众大臣纷纷躬身应和:“恭迎传国玉玺归位!”

    当先的两名道士跃马而下,一人从背后取出一只锦缎包裹,托在手上展开,其内一只花样繁复的精致八角黄杨木盒赫然呈现。其上雕刻九条飞龙环绕,栩栩如生。

    “宏宇八荒、九州之地,受命于、既寿永昌!命归位!”道士大声呼喝,打开木海

    阳光照耀其内,又氤氲之光反射而出。

    李世民双膝跪地,双手高举道:“奉承运,万世永昌!”

    托着玉玺的道士行至李世民面前,恭敬跪下,将木盒递于李世民手面前。李世民从中缓缓取出那方为下觊觎的传国玉玺,激动莫名。

    华夏正统,君权象征哦传国玉玺,自从被大隋萧皇后带去突厥之后,辗转多年,终于回到了华夏、回到了自己的手里。

    大唐皇权,从此名正言顺!

    人群中的崔俊并不如其他大臣一般战战兢兢,反倒是悄悄抬头去看那传国玉玺。只是距离有些远,看的不是很真牵但也就远远看看,那玉玺的宝气之光也足以称得上耀目。

    “有啥好开心的,等到唐末乱世,这玩意便再也不会被找到了。”崔俊在心里腹诽,眼睛却是开始在骑兵队伍中寻找。

    “柳老头呢?这老东西怎么没见到出来装逼?”崔俊没发现柳忠的身影不由在心里嘀咕起来:“这老东西平时最爱装逼了,遇到这种大场面绝对不会躲起来的。难道……老头子没跟着一起回来?又或者……老头子死了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