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暗波涌起-第2/4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世上不是没有体恤百姓的官,但是往往这样的官很难做到高位。坊间说书先生老是喜欢说一句话,叫富贵无三辈,清官不到头。

    此话之意是说的一家富户很难富三代,因为老爷子艰苦创业,儿子若是孝顺且有本事,还能继承家业,孙子就很可能败家。

    而作为一个清官,往往需要得罪那些身有劣迹或者品行不端的坏官,于是往往受人排挤不受重用,最后还可能被女干人所害,不得善终。

    因为杨相的死,杨党的许多官员大多数都闭了嘴巴,在没有找到下一任主子之前,他们作为无根的漂萍,只能是随风摇摆。

    皇帝陛下想要的,这个时机是最好的时候。

    一旦让杨党的其他官员找到了新的靠山,他们又会重新抱团,积攒起力量以来对抗皇帝,王朝也许只有两三百年,而一个氏族大家却能传承数百年而不间断不衰败。

    “父皇,儿臣听闻云州两河县的县令颇有资质,此次云州遭遇几十年罕见的蝗灾,只有他下辖的县城百姓死伤最少……”

    “哦……此人现在何处?”

    其实文武百官心里清楚,这不过是皇帝陛下与太子在演一出双簧罢了。是目前百官群龙无首,虽然也有心阻止,可是各个小团体党派之间相互掣肘,谁也不愿意让对方占了便宜,于是干脆一起闭口不言。

    梁先行是被皇帝的圣旨特招进京,当然,这件事如果硬解释的话,也可以说是太子殿下做的。总之人家父子到底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彼此心照不宣,也让人是无从知晓。

    “回禀父皇,此人被孩儿特旨宣召进京,此时应该在京城驿站……可是孩儿听说他病了,短时间内不能上朝参拜。”

    太子殿下其实也没想到梁先行就这么突兀的病了他安排在京城驿站里的眼线告诉他,梁先行最近几日也不知是怎么了。突然就面容憔悴,而且一天不如一天了。

    但是时间不等,既然等到了杨相去世,自然是可以多等几天,只是时间越久变数越多。

    “可惜了……此人政绩一般,但是爱护百姓,算是个好官。”

    帝陛下感叹一句,虽然垂老却没有一丝浑浊色彩的眼眸扫向百官,那些人纷纷低头,就像是木雕泥塑一般。

    “虽然此人暂时不能上朝见君,但是却依旧忧心国事,为陛下写上了一篇奏折……”

    殿下自然有应对之法,反正梁先行私底下已经与皇帝陛下交谈过了,这件事情不过是走个过场,只要把以工代赈的事情敲定下来就可以。

    “嗯,呈上来。”

    老皇帝翻开奏折。说句实话,他就算是老花眼了,也能认得出来奏折上的字迹,就是太子殿下自己写的。这个所谓梁先行的奏折,其实就是太子自己准备的,连模仿笔记都懒得。

    他无奈的抬起头,偷偷瞄了一眼自己还年幼的小儿子,太子此时也笑眯眯的看向自己的父亲,像是一个得了荣誉就来找爹娘要糖吃的孩子。

    “嗯,梁爱卿所言甚是……他在奏折里面说目前处理云州灾情的最好办法就是以工代赈……”

    老皇帝把奏折放下,他轻咳了一声,然后才缓声说道:

    “众位爱卿觉得,谁可以适合担任这个重任?”

    没有问以工代赈合适或者不合适,也没有问众位爱卿对这奏折里内容有什么意见,而是直接肯定了内容,然后进入下一步寻找以工代赈的合适人选。

    这算是个人尽皆知的把戏,但是百官无人敢拆穿此事,每个人都面带和善的点头称是,肯定皇帝陛下的所作所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