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憋屈的河西、陇右兵马



    永王李璘走了,未到扶风便已经走了。

    从长安一路风尘扑扑追上来的少府监窦昭被王庆任命为李璘的副手,与李璘一起带着百余名禁军以及王庆所下的任命文书,南下江陵。

    这个时候,太子被王庆出手给怼死了,自然不可能再出现王思礼、郭子仪等拥立太子为帝的事情发生。

    江南的那些官员,包括很会写诗的高适在内,都没有理由不支持自己的工作。

    不可能再像历史上那样,见到老皇帝式微,立刻就站到了肃宗那头,然后反戈一击,将老皇帝最后的一次挣扎也给彻底掐死!

    如此,富庶的江南之地,便可以保持安定,不断将赋税送往关中,供自己使用。

    可以说,把太子李亨怼死,是平定安史之乱非常必要的一步。

    正所谓国无二主。

    只要大唐不同时出现两位皇帝,这些文武大臣就只能别无选择的跟着自己干,不管内心愿不愿意。

    当然,此时已经在东都洛阳称帝号燕的安禄山不算事。

    在安排李璘南下江陵维持粮道的同时,王庆也派人持着他所写的圣旨飞速前往河西陇右,准备将河西陇右精兵再抽调出来一万,前来扶风勤王。

    河西陇右之兵肩负着抵挡吐蕃的重任,自去年安史之乱爆发到现在的七个月时间里,吐蕃就已经连番攻克大唐陇右所辖的威戎、神威、定戎三军。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河西陇右边军大量内撤勤王。

    在原本的历史上,随着安史之乱的不断加深,所带来的恶略影响也越发严重。

    唐肃宗为了平叛不仅将河西陇右之兵尽数撤回,还将北庭和安西两个都护府的兵马往回撤,以至于后来陇右河西之地尽数落入吐蕃之手。

    边陲四镇虽然未曾陷落,但也丢失了大片的土地,和唐廷之间被斩断,成为了孤立的存在。

    而且吐蕃兵马更是在763年占领奉天,兵临长安。

    当时玄宗、肃宗相继死亡,在位的是代宗。

    代宗如同祖父玄宗一样,一看事情不对,撒丫子就跑,往东过潼关,前往陕县。

    吐蕃兵马刀不血刃的占领了唐朝的都城长安,并且立下了一个伪皇帝。

    后来唐虽然收回了长安,但想要再如同先前那样攻伐,将河西陇右之地尽数收复显然是不可能了。

    而且在二十年后,被吐蕃打怕了的唐廷和吐蕃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割地卖国的条约——《唐蕃清水盟约》

    “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左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大渡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渡水之西南”。

    从此以后,陇南文、武、成、迭、宕、岷各州郡县俱废全部成为吐蕃的领土。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安史之乱大大的耗费了大唐的元气。

    并且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制度成为定制,各个节度使之间都有着自己的打算,唐中央权力大大削减。

    范阳等地表面上被收复,但实际上依然被安史余孽所把持,与唐廷貌合神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黄巢起义,大唐覆灭。

    这样的历史王庆自然不想重演。

    在他的印象中,大唐自当万国来朝,铁骑横扫天下,碾压异族。

    但如今安史之乱爆发,自己过来的时间又晚,手中又没有兵力,如果没有一些精锐,仅靠这几百禁军以及还没有收拢过来的溃兵和即将征发的没有丝毫征战经验的丁壮,短时间内想到形成足够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可能。

    范阳战场之上,此时郭子仪李光弼所带领的朔方兵马已经形成了压倒性的胜利,想要快速的解决安史之乱,这二人不带领朔方兵马回师是重中之重!

    但现在的情况是,原本在潼关和哥舒翰对峙的崔乾佑七八万兵马随着哥舒翰的战败潼关的陷落已经彻底解放出来。

    一旦他们北进,便可入山西,截断朔方兵马归路,而后东出井陉,和被围困博阳保存精锐的史思明联手,将大唐最精锐的一支队伍吃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