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2/2页





    三十一

    在南桥镇和穆山之间是大沙河,属于颖水河的下游,沿大沙河分布了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树木。夏秋季节,人们喜欢到这林子里来,树上有小鸟啁啾,水中有游鱼嬉戏。参差的树木枝繁叶茂,筛下斑斑驳驳的日影。北面是水库,把北部山区七沟八壑的水流一道大坝拦截了起来,形成了一片大大的人工湖面。西面是绵延起伏的群山,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县办第二中学就坐落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小镇的北头,颍河河水沿着小镇向东南流去,和临县的大沙河交汇在一起,浩浩荡荡奔向大海。镇子东面是一条大柏油马路,河上一座三十六孔的大桥把南北的公路衔接到了一块儿,来来往往的大车小辆川流不息。尤其到了晚间,桥上亮起明晃晃的灯盏,煞是好看,这就成了小镇美丽的夜景。公路东面是一带树林,草繁木茂,花团锦簇,一到周六、日,就会有好些学生到这里散步,三三两两,花花绿绿,平添了许多的风景。

    我们的主人公就在这所学校就读,然而他上这高中实在是太艰难了,像他这样十七八岁的青年,正是能吃能喝的年龄。可是他每顿饭只能啃两个馒头,再喝一份二分钱的菜汤,说好听点那叫菜汤,开水放点盐,再倒进点酱油,几片大白菜叶子孤零零的飘在水面上,有点油花那也是不知道冷热的菜虫贡献的。那些个家境好点的就可以吃一毛五一份的白菜炖豆腐,再好一点的可以吃三毛钱一份馋人的猪肉炒白菜。但杜怀诚知足,因为他知道,就算是这样,他能读完高中,也就很不错了。这点苦楚,他能承受。

    使他不能承受的是心理上的负担。贫困时时刻刻折磨着他的心,大把大把撕扯着他年青人敏感的自尊。他连饭都如此的拮据,就更不要说能有件像样的衣服了,一件黄色的确良四兜褂子五冬六夏穿在身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