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官封右丞相



    魏冉大破宜阳后,韩国西南方向再也难以抵挡东进的秦军,韩王害怕,连忙派使者割地求和,这正是秦国想看到。想真正灭掉韩国很难,而且旁边的魏国可以不援助韩国,却不会让秦国吞并韩国,而割地求和已经达到了秦国掌控函谷关要地的策略目的。

    秦韩双方这场仗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而随着韩国的落败,魏冉之名也在七国如雷贯耳。这场仗不仅成全了秦国,也成就了魏冉,同样也成就了白起在秦军中的地位。

    广阔的大地,十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黑色的甲衣厚重,长矛散发着丝丝寒光,魏冉与白起骑马行至高处,只有在古代才能见到如此雄壮的队伍了。在现代的军队,由于武器先进,除了阅兵,很难会看到这样的大兵团。

    魏冉并未披甲,身上穿着一件绣着金线的合体黑衫,外面罩着一件带着宽大蓬帽的黑色大氅,加上久居高位和穿透五千年历史的深沉目光,让他显得愈发深不可测,无法揣摩。

    旁边的白起这个崛起的的军方新星,黑色的战甲头盔,鲜红披风如一道划破黑夜的霞光,加上那冷峻脸庞上的坚毅,衬托的他如年轻的战神,十六岁的他一战下来已经官至公大夫。

    现在战国七雄都有各自的全职军队,可在这之前各国的军人并非全职,而是有战争时军队打仗,没有战争时回家务农。这种情况直到庞涓成为魏国统帅为止,庞涓组建了一支常年保持在三万人的队伍,这支队伍不务农,做专业训练,配备精良装备。这支军队一出现在七国战场上便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曾以三万战十万杀敌五万,这便是史上最早的专业军队,魏武卒。

    魏冉率领着十万军队回到了秦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无数孩童站在街边看着骑着高头大马而过的将领。是的,他们是英雄,而人们正是崇拜英雄的。魏冉不去想是对是错,战争永远不可能是全对的,在秦国他们是英雄,而在韩国眼里他们是敌人。

    夜晚,秦王宫内灯火通明,笙歌曳舞,魏冉大胜而归,秦王赢荡大宴群臣。舞榭歌台,雕栏玉砌,大殿中宫女们旋转着曼妙的舞姿,丝竹管弦,编钟琵琶,声声入耳,让殿上群臣醉心其中。

    大臣们一一向秦王敬酒,而后自然就是最大的功臣魏冉,一杯杯酒,一声声恭贺,魏冉都一一应对,这种酒几乎灌不醉他,古代的酒,在技术上没有现代那么先进,度数也远远比不上。魏冉在现代都可以算得上海量,穿越回秦朝自然是真正的千杯不醉。

    白起与一帮武将喝的不亦乐乎,十六岁的少年,便有如此功绩,最重要的是他背后站的乃是当朝重臣魏冉,此时的魏冉可以说是赢荡身边最红的红人,连甘茂都有所不及。

    樗里疾等原先反对攻韩的大臣勉强陪着笑脸,其他大臣都去巴结着魏冉,但樗里疾连巴结的心情都没有了,因为就在今天,他被罢免了右丞相的职位,担任起了御史大夫,虽然同样位列三公,但权力却是极度缩水,而魏冉则成为右丞相。

    一旁的甘茂,虽然也是主张攻打韩国,然而他的功劳在这场战役中却不如一个白起,这等于他种的树,果子和好处全让魏冉得了。他并没有向秦王进言推荐让魏冉担任右丞相,但是魏冉的功劳太大了,如果不是自己当初也是支持攻打韩国的,恐怕今天自己这最高官爵的左丞相都是魏冉的。

    魏冉慢慢的喝着酒,他完全不用再理会这庙堂上的群臣,因为此时他的功劳无可比拟,唯一能压他一头的秦王,此时已经醉的在大殿中央和舞女共舞。

    二十三岁的赢荡难免志得意满,在他的统治下,秦国迈出了函谷关,这是可以决定历史的一步,即便现在的人们还不知道今后的历史,但是突破函谷关这一军事进步,对于秦国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

    魏冉慢慢的品着酒,即使古代的酒没有现代那么浓厚,但是别有一番甘醇清洌,尤其是这种王室贡酒,简直是古代人酒徒中的人间仙酿。

    但此刻魏冉的心思不在酒,不在音乐,不在这大殿之上。他只是反复想的一件事,班师回朝后,周王室的人也震慑于秦国雄威,派人请秦王去太庙观赏,而秦王更是提出了要参观九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