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第331章 兆庆-第2/3页





    可后来等到他彻底长大成人的时候才知道,他对京城的好感,原来并不完全如他人那样,只是对天安门、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对人民大会堂产生的敬仰。

    因为他还从父亲嘴里逐渐知道了家族延绵千年历史,知道祖祖辈辈出过无数的帝王将相。知道了家族的没落衰败江山更迭,知道了京城亮果厂“半亩园”的老宅。知道了九龙山那十八座荒草横生的皇陵里躺着他的祖先们。知道了龙口村的安、孟、宫三姓本是依附他的家族仰仗旗地庄园生活的坟户包衣。还知道了一直把持着村首之位的安姓大族,居然是原来清室皇帝指派的护卫章京后裔。(章京是满语音译,武官职位,意为将军)

    他这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是最早定都京城的皇族血脉。而他的整个家族,数十代人,一直与数十里外的那座城市密不可分、割舍不断。

    一度来了,又一度走了,一度走了,又一度来了……八百年来始终与京城纠葛、牵绊在一起。

    这也难免让他深深地感受到,哪怕如今自己身在这个小山村,也仍与京城,存在着一种血脉相连的妙缘分了。

    是的,他并非姓赵,而是姓完颜。他的名字发音倒没有错,但还要加两个字的姓氏才得以完全。他叫完颜兆庆。

    没错,他的父亲才是个最地道的老京城人。但也是被时代大潮彻底淹没的封建皇族后裔,是前清的旗族贵胄。

    也正因了这个身份,从民国到解放,无论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他的父亲始终难以获得信任。空有一身的本领和报效国家之心,却难以找到正确的精忠报国之途径,无论从政从军,皆郁郁不得志。

    日本人来了之后,他的父亲在外逃反整整八年。等到光复之后,再归京城之时,已经连栖身之所都没有了。所以最终才会来到了龙口村,心灰意冷地落户于此看守祖坟。

    也幸而当时龙口村的村首是个极念情分的人,感念完颜家族一向厚待坟户,从未从龙口村手拿过出息不说,反倒经常予以三家人钱粮赏赐。

    所以村首不但对他父亲的生活多加援手和照应,最后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父亲。

    这才有了他,有了这个从小到大,为他遮风挡雨的温暖小家。

    如今他长大了,懂事了,越来越感激他的外公,感到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儿。

    尽管他家在龙口村算是半个外人,也是唯一的封建地主。可幸好这个村里全都是过去的旗丁,又有安氏大族的护佑,他们一家人才能得以在“运动”安然保全。

    他也没有像那些混居在汉族村落的旗族后裔那样,打小要听到“别人骑驴骑马,你偏骑人”之类的讥讽嘲弄……

    想到这里,已经站在公共汽车的兆庆不由叹了口气。

    人生还真是这么回事。

    父亲有句话还真没说错,“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大多数时候,一件事永远存在着正反两面性。

    所以人得意时既不要张扬,落魄时也不要丧失希望……

    可在他心生感触的时候,身后猛然间有人推了他一把,一个男的大声喝着,“说你哪,多少遍了,装听不见,快把你这破筐挪开!别人都过不去了!”

    有个女的也搭茬说,“是,我们怎么下车啊?什么素质?”

    兆庆扭头一看,才发现身边站着个工人和一个三十岁的女人,大概都是想从他身边经过,挤到车门去。

    他惶恐不安地赶紧挪开身体和东西,连连解释说自己疏忽了,没注意,对不起。

    可男的依旧不依不饶说,“疏忽了,理由还挺充足。村儿里来的是吧?告诉你,来京城得懂规矩,这不是你们乡下的高粱地,得有眼力见儿,知道么?”

    那女的也一样刻薄。“切,一个种地的,进城都看傻了。你再跟说他也没用,不懂是不懂,永远长不了记性。”

    谁想这话还一下激起了售票员的共鸣。

    那娘们儿不但也对兆庆加以鄙夷的眼神,还附和着那女人的话继续说,“可不是。他们农村人是这样。没把脑袋伸车窗外头去不错了。我告诉你们说,还这趟车农村人多,都是去看天安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