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第291章 功德圆满-第2/3页





    所以他们最自然的反应,是成了两个不会动脑筋的木偶人,只是无意识地沉浸在眼前的良辰美景之。

    有意思的是,在他们的斜对面,正好是巍峨的前门楼子。

    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古老建筑,却仿佛一个见惯了人生百态的老人一样,十分理智地默默俯视他眼皮子底下的一切。

    在差不多一分钟里,在照相机定格之前,历史和命运那么无言地、饱含着许多滋味地,对望着……

    常家的婚姻大获成功。拍完合影之后,婚宴正式开席。之后一切顺利。再没有任何麻烦和别扭,只有喜庆和欢乐。

    常家的宴席标准当然是高规格的,喜烟、喜糖、喜酒不用说了,菜肴安排得也十分出彩。

    盖着大红喜字的大拼盘最漂亮,摆成了金鱼戏水图形。六个冷盘量足,切得均匀,摆得讲究。十个热菜更是鸡鸭鱼肉、活虾鳝鱼无所不包,色彩配搭酱红、粉白、嫩黄、碧绿,可谓琳琅满目。在场的宾客没挑眼的,一看,一尝,称赞不绝。

    酒到半酣还有余兴节目,虽然由于年代的原因,这时候不兴“闹堂”,可也并不空泛。

    因为两位京剧名家今天兴致不错,也都不好意思真正地白吃白喝,开了金口。他们各自清唱了一段“样板戏”,先让年长的人饱了耳福。

    跟着工团也纷纷献艺,先后表演了歌剧《红珊瑚》选段,和《人民海军向前进》、《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泉水叮咚响》等几首歌曲,让年轻人也深感不虚此行。

    总之,这场婚宴差不多办成了一场高水平的联欢会,连后厨的人都被吸引出来观看。所有宾客,没有一个人不快乐,不高兴,不兴奋的。一直到下午三点才迟迟散场,那许多的人还意犹未尽呢。

    这件事情的后续效果也远超常家人所预计。常家这份体面经人口口相传,很快成了玄武区教育局和师大附内部热议的新闻。

    没去的那些势利眼们,有人追悔莫及,有人醋话连篇,也有人顽固地不肯相信。

    但更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不出一个月,常家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彻底迎来了“解放”的一天。

    那天早十点左右,何介夫亲自陪着常副局长夫妇来到了玄武区教育局会议室。

    然后由市教育局的组织干部处处长当众宣读了两份件,标题分别是《改正常秋耕同志****问题的决定》和《改正邝美芸同志****问题的决定》。(当时给“老右”平反,“摘帽”和“改正”是有区别的。“摘帽”是对真正“老右”而言,“改正”则意味着错划)

    是的,两份件正是常显璋父母的名字。

    而在件宣读完毕后,何介夫又代表组织宣布了另一项决定。“从即日起,常秋耕同志和邝美芸同志恢复名誉、恢复党籍、恢复级别,另补发俩人三年工资”。随后并亲手把两份宣读完的件亲自交到了他们的手。

    在这一刻,名字后面重新被冠以“同志”称呼的常副局长夫妇俩都哭了。拿件的两双手更是颤抖的。

    这是一种百感交集的情感,他们觉得冤吗?觉得恨吗?觉得麻木吗?或许皆而有之。但更多的,却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希望,是一座身的大山被搬走的轻松,觉得生活有了奔头。觉得浑身都暖和了。

    所以当何介夫最后问常副局长夫妇有什么想说的话时,邝美芸的一句是“谢谢组织,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常秋耕的一句则是,“我十分感谢******书记,也衷心地感谢介夫部长……”

    也正是最后一句,促使他和何介夫的手,当众紧紧握在了一起!他们之间,再无隙怨!

    这样,常家不仅和何家关系越走越近,成了一段“化干戈为玉帛”的佳话,常副局长夫妇也重新成了玄武区教育口儿的显贵人物。

    最实惠的当然是补发的那三年工资。常秋耕和邝美芸加在一起足足得有七千元。

    这下不但常家办婚事的钱都轻松还给了洪衍武。常显璋和常新华两个儿女还各得了两千元经济支持。

    并且由于常秋耕和邝美芸都属于第一批“改正”的“老右”,他们也并不像后来“干部泛滥”阶段毫无实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