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论法



    李毅轻呡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便开始叙说:“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却无一成不变之治法。但无论何法,首要一条便要确定的是:当前主要矛盾为何?否则,也只能是东墙西拆、苟延残喘。”

    信王点头:“此言在理。大明建国几百年,各级府政早已腐烂不堪。贪污**、搜刮民脂民膏之案时有发生。若再不解决,江山社稷早晚要被这群蛀虫硕鼠掏空!”

    杨心也道:“我却在想。何以同样制度在太祖,成祖时期便能富国强民?可到了当下,却积重难返?”

    徐光启却说:“人性本恶,古来贪腐之例屡禁不绝,便是西洋也是如此。若把所有问题仅归于此,略有偏颇。”

    李毅总结道:“自古以来,但凡欲富国强民,贪腐皆是必过的一关。否则再好的政策,也推行不下去。更有甚者,上面越是规划,下面越是变着花样的祸国殃民。新政反而成了蛀虫贪腐的借口。可,水无法至清。绝对的干净根本是不存在的!只要大体的控制在一定浓度之下,便不会影响大局。在这一点上,一条鞭法是有贡献的!但要注意的是,便如杨姑娘所说,因何太祖、成祖之时贪腐之吏较少?而当前却腐烂成风?谁又能保证,这一条鞭法能被一直保持着被正确的执行下去?而不会变成后世贪官的又一个敛财手段呢?

    因此,张阁老在推行一条鞭法之时,同时对官员采用了考成法。通过贯彻落实对官员考核、淘汰的方式,才能让这一众官员按照规划做事。”

    信王恍然:“恐怕这回,皇兄诏张阁老回京的关键也着落在此!只要有张阁老坐镇,一条鞭法便不会走形。”

    李毅又道:“不仅如此。恐怕还有更大的目的。但我也仅是猜测,对与不对,就看等咱们到了京城之后再看了。”

    信王好奇:“哦?二哥有何猜测?不妨讲出来分享一下?”

    李毅沉吟:“再回到刚刚的问题:当前的主要矛盾为何?”

    众人皆是茫然,刚刚不是已经说了么?贪腐?税收?

    李毅接着说:“其实,我朝当前的主要问题恐怕不在内,而在外!即是:西洋。近年以来,西洋欺我孱弱。例数:如红丸案、鸦片、海盗、屡次越过天山山脉杀我百姓抢我财物无数、又暗中扶持本土反叛势力。西洋所图不小。恐怕与我朝早晚要有一战!且不可避免。”

    众人恍然大悟:正是如此!

    李毅接着说:“既然要打仗,便离不开两个方面:人和钱!一条鞭法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勉强解决了钱的问题,但是人的问题呢?”

    众人皆在思索,那便只能征兵?徭役?若是如此,刚刚才松口气的一众老百姓,莫不是又要马上背上沉重的负担了?

    李毅继续:“刚刚杨心小姐,说了鱼鳞册和黄册的问题。田亩清丈多找出来近三亿土地,是因为田地就在那里,它不会长腿跑掉!可真实人口却没统计出来。是因为真的没有那些人口么?肯定不是!是因为人口都藏起来了。”

    杨心有些好奇:“那这些人口,为何要藏起来呢?”

    李毅轻叹一声。在座的这几人,要么王孙贵胄,要么官宦子女,稍差点的徐光启也是家境殷实(否则也负担不起去西洋留学的费用)。以这几人的身家背景,又如何能理解底层平民的疾苦呢?便如晋惠帝问:何不食肉糜?

    面对杨心的天真,李毅也不舍得说教的太凶,也只是轻轻的回了句:“为了活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