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形陶俑



    许多人喜欢请神,求子请观音,求学请文殊,求财请文武财神,山神土地也有人请,实在没啥好求的,请个神先供着,有需要再说,也不耽误事儿。

    可有句话叫“请神容易送神难”,神可不能乱请,请错了还容易出事。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请错神遭灾的故事。

    这个故事跟小陈有关,小陈是武汉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武汉上班,他老家在秦岭脚下,涉猎过各种秦岭的奇闻,不过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小轶事,比如什么王婆子夜爬蜈蚣岭,陈老爷降服夜狐狸,听起来唬人,其实一点都禁不起推敲。

    可是小陈就喜欢听这类故事,为了听故事,他会整一个包厢,请我过去喝两杯,当然喝的都是素酒,喝着喝着,人面翻红,我们就开始谈天嗨地。

    我给他讲有一次去帮一个信士解决问题,这个信士是个包工头,小时候家里穷,吃不上饭,树皮草根都啃过。后来一发狠,把家里耕地的牛偷卖了,凑了点路费去深圳。可到了深圳两眼一抹黑,天下之大哪里是家,没办法,跟着一个大哥混,夜摊上收点小钱,他们称作点夜摊。

    那时候深圳还没有发展起来,治安与香港接轨,为了经济,官家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过分就行。可是这样的事做多了,心里总是不踏实。果然,没过几年,官家开始整顿。这一整顿,就把他揪出来,劳了三年改。

    放出来后,他还是身无长物,要技术没技术,要钱财没钱财,好在那时候年轻,有一膀子力气,就跟着当年一起混的兄弟去搞拆迁。有一次拆一个老房子,说来奇怪,其他人都觉得这个房子阴气森森,消极怠工,只有他干劲十足,起得比工友们都早,下工比谁都晚。

    那时候工人都穷,为了赶工,也为了省钱,工人都会在工地上搭一个临时窝棚,一大窝子工人住一起,有的小包工头也住里边,做完工就拆,材料一点都不浪费。

    有一天早上,他提前起床了,天蒙蒙亮,透过窝棚的缝隙一眼望到工地,发现远处有个东西闪闪发光,原本发光的东西在工地上也常见,有些光滑的砖头瓦块也会发光,换做以往他也不会多看一眼,可该当他要转运,这次就多看了一眼,立马好奇了起来。

    原来这个东西发的光有点特别,大多数东西,发光都是因为反射光,只要不是宝物,反射的光都是灰扑扑的,反射的光线也会四散开。可这个东西不同,他的光束很集中,更特别的是,他发射的是一束束的黑光。

    他当时也没有多想,顺着光线找了过去,走近了发现,这束光线是从废墟的缝隙里发射出来的。他过去赶夜摊的时候曾听过海子们讲故事,说过去大户人家为了防贼,会把金银财宝藏土墙的夹层里,心里一咯噔,遇到宝了?

    他当时那个乐啊,也没多想,双手一起用劲儿,掰开砖头,刨开土层,刨着刨着,就发现有点不对劲儿,那个发黑光的东西,居然有一尺多长。再细一看,当场就冷汗直流,这居然是一尊人形陶俑,面目清晰,神色严峻,就像庙里的金刚,瞪大双眼看着他,黑光就是从人俑的眼眶里发射出来的,不过此时天已经亮透,发光不明显了。

    换做是其他人,遇到这样一个东西,多半吓得发慌。可他并不怕,当时想也许是供的家神,我也留着拜拜,说不准就能改变命运了。为防止其他工友发现,他悄悄把这个人俑包了起来,藏在一个隐蔽处,拜了三拜,准备方便的时候带走。

    说来也巧,当天下午,就发生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原来这个工地的老板来巡查,走到一个拐角的时候,突然从老房顶上掉下一方瓦片。那时候的老板有范儿,进工地从不戴安全帽,再说这一方瓦片下来,戴了帽子也不中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