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白面馒头



    在上个故事我讲了,我跟着师门一起到了白云观,参加道门三年一次的定级测试。第一关,先要测试弟子的法力。虽然来参加定级测试的人很多,但是通过率却很低,好在我轻松通过了测试。

    测试完成后,先测试的弟子有两三天自由活动的时间,等待其他的弟子完成测试。刚好我有好几年没来帝都了,就想趁这个时间去故宫转转,瞻仰下先贤的风水杰作。

    可是就在我刚要动身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原来是小陈打来的。小陈是说书先生陈一嘴的孙子,陈一嘴的老家在秦岭脚下,到了晚年学会享福了,去春城昆明买了套小房子养老。因为隔得远,所以小陈也很少见到他那个山夸海吹的爷爷。

    不过,就算相隔万里,也阻止不了小陈继承他爷爷那颗涉闻猎奇的心。也不知他从哪里听说我到了帝都,连打了两个电话,叫我到约定地点见一面,务必要聚聚,请我喝茶。我当然知道他卖的是什么关子,想听故事就直说嘛。

    然而,到了约定地点的时候,他却一反常态,说今天只谈感情不讲故事。这反倒整得我不知所措了,我说你小子转性,不听吴老二夜爬蜈蚣岭,要听西厢记了?

    小陈却一本正经地说,如今自己归了正道,不信那些外门邪道了。我说你受了啥刺激,莫不是进了体制,可体制不会管一个人的思想啊,你该吃吃该喝喝,喜欢啥就听啥做啥,不违法犯纪也没人管你啊。

    闹了半天,他终于说了实情,原来他近期去了一趟昆明,看望了自己的爷爷。为了讨爷爷欢心,居然把我讲给他的故事讲给了爷爷听,好多故事讲得虎头蛇尾。

    本来这也没什么,谁知道陈一嘴就是说书落下的毛病,喜欢卖弄。一听孙子讲得不对,就开始纠正。到后来,小陈终于搞明白了,原来爷爷才是真正的故事高手,长这么大却一直不知道。

    直到后来,说起我梁老道,爷孙俩这才搞清楚,原来小陈的故事都是从我这听的,我是从他爷爷那里听的。搞了半天,亲爷俩被我这中间商赚了差价。这还了得,今天就是找我算账来了。

    我说这事你能怪我?你个亲孙子不去看爷爷,才叫我这外人得了便宜。小陈说这我不管,除非你今天能把我爷爷当年的事情讲清楚。

    我一听,你这绕个大弯,还不是想听故事。你想听哪一段?小陈说要听他爷爷沦为说书人的故事。

    我说这好办,这段我清楚。当年陈一嘴保着罗胖子,谁知道天一楼一场变故,把罗胖子烧死了。罗胖子一死,家兵没了管束,本以为会听陈师爷的,却不想陈师爷毕竟不是正主,压不住。

    后来家兵一闹,几十个家兵抢了钱财,余下的兵丁见粮饷没了着落,抢了剩下的东西一哄而散。要说这人走霉运的时候,歹事绝不落单。家兵刚一散,曹大秃子的部下就冲进了罗府,又是一番打砸,丫鬟小妾全给抢了。

    到最后,还是官家出面,收了罗胖子家眷。陈一嘴本想顺着藤进体制,谁知道官家不收,还把陈一嘴臭骂一顿,年纪轻轻双手健全的,干啥不好,要吃闲饭,把陈一嘴在内的八个壮汉一起赶出了襄阳。

    八个壮汉一商量,这是什么世道,本来其他七个人就是打北方逃难来的。好不容易落了脚,谁知道没吃上几天饱饭,又要逃难了。逃哪儿去呢,还是问陈一嘴吧。

    陈一嘴一合计,这样结伴逃难也好,人多力量大,干脆我八人结拜吧。结拜完,该去哪儿就按我八人的命数来定。其他七人一听,求之不得啊,于是八人捏了土鸡,烧了黄纸,插了草标,天地为证,拜了把兄弟。陈一嘴才学最高,就拜为老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