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绝敌粮道”



  薛斐白从未露出过任何破绽,当然这一切,都要得益于为了复仇而癫狂的自己,做了他的手中的枪;而他,亦或者说“他们”,露出的唯一破绽,便是粮食。

  “百里不贩米”,粮食这东西成本低,从南到北,需要打通的关节和护送费等也是不小的开支,所以在非战时贩卖粮食,要掩人耳目是万万不可能的,倒是极有可能一向前线输送一石粮草,后方便要付出几十倍至百倍的粮草的消耗。

  与北燕在最北边的前线作战,需要从关中、河南和山东等地向北边持续不断的运粮,运输线路何止千里?

  等到后期北方的粮草吃完,又要走漕运,届时还不知晓北燕的细作们会出什么损招;大周建国之初时的“屯田制”早已名存实亡,世代军户们早就跑的一干二净。

  所以什么劳什子屯田、漕运,最后都会变成陆路运输;老百姓们为了打仗,既要出粮,又要出人,还要承担沉课重税,杜蘅俨然已经看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亡国之兆。

  可笑的是出现在她眼前的诸多端倪,她竟没有察觉万一!

  闫庆在嗅觉敏锐的商者说“他们”,露出的唯一破绽,便是粮食。

  “百里不贩米”,粮食这东西成本低,从南到北,需要打通的关节和护送费等也是不小的开支,所以在非战时贩卖粮食,要掩人耳目是万万不可能的,倒是极有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但是如果他们打着的是“用海外蔬果换粮食来做买卖”的名义,谁又能发现得了背后隐藏的杀机?

  江南土地侵并现象严重,不少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过的确实艰难“春闺梦里人”般,还在窝里斗着。

  殊不知大周皇子们争先恐后意图步上的最高皇权阶梯,早已摇摇欲坠。

  《汉书》中讲“率三十钟而至一石”,讲的就是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长线作战的消耗,向前线输送一石粮草,后方便要付出几十倍至百倍的粮草的消耗。

  与北燕在最北边的前线作战,需要从关中、河南和山东等地向北边持续不断的运粮,运输线路何止千里?

  等到后期北方的粮草沉课重税,杜蘅俨然已经看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亡国之兆。

  可笑的是出现在她眼前的诸多端倪,她竟没有察觉万一!

  闫庆在嗅觉敏锐的商人市场上得知北边的药材市场上需要止血、治外伤的伤药……

  他们在云南的时候截获的持有鸟铳的安南人……

  北燕人早已从各种渠道获取着他们的战时所需,而获取的渠道却恰好是他们“磨刀霍霍”的敌人大周!——

  北燕那边布局之人所图甚大,现在已然要到了收网之时,绝不会肯轻易姑息!

  杜蘅深吸一口气,她万万没想到她的复仇计划会加速这一切的发生,而她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阻止薛斐白杀了周显!——….

    ***

  当杜蘅跟在场所有人都说出她的猜度之后,谋士们的眼中,满满的都是后怕……

  他们交换着惊疑不定的视线,却无一人怀疑杜蘅所言:虽然骇人听闻,但逻辑上确实无懈可击;若是不发生倒还罢了,一旦有万分之一发生的可能,整个大周那便就会陷入万劫不复!——

  所以阻止夺嫡内斗,寻回太孙殿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起来……

  太子拧着眉,似乎还是一幅不 太子的谋士们把佩服的眼神都投向杜蘅:姑娘好胆魄!——说出了他们一直以来的心声……

  而太子则是一副气得不轻的模样,他抬起手,哆哆嗦嗦地指着杜蘅:“你、你这个无知妇人,岂敢妄议皇亲、军国大事?!你……”

  “好了,真的没时间了,太子殿下。您现在能用的也只有边军了,况且您还是嫡系正统,不管是以您的名义调兵遣将还是杀回京师,只要筹谋得当,胜负便尚未可知……

  ‘九边重镇’中离得较近的蓟州镇、宣府镇、昌平镇与真保镇,哪一镇的总兵,您驱使的动?——”

  太子再一次惊呆了,“你、你这个女子,你究竟知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杜蘅不耐烦地皱眉无懈可击;若是不发生倒还罢了,一旦有万分之一发生的可能,整个大周那便就会陷入万劫不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