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步辇图(下)



    ?

    “阎立本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图卷左侧的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这幅画和那副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画一样,没有设任何的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这种细腻的笔触,精巧的构图,纯熟到秒之巅峰的绘画技巧,除了阎立本的真迹之外我实在是想象不出还有谁能画出如此精巧细致的画来。”

    ......

    老爷子显得非常激动,尤其眼睛明亮的有些吓人,被“排挤”在外围的晋阳偷偷看见了甚至有点担心他会不会就此激动的晕过去。

    都说了要注意血压了,您老还这么激动真的好吗?别到时候您真的晕了,那我找谁说理去?

    不过老爷子的这番评论解说真的非常精辟入理,很好的说出了这幅画的特色,让晋阳又涨了点见识,而且和在场的很多人不同,他大概是最能肯定这幅画的真伪的人了。

    空间出品必属精品,这幅画可是外挂空间给他的“发展资金”的其中一部分,其中莫奈的睡莲等画作都已经变成了绿油油的美钞了,这幅画当然也不可能是赝品。

    “爸,您说的没错,这幅画确实非常像真品。画卷分左右两个部分,唐太宗和吐蕃使臣禄东赞分别是各部分的中心人物。右侧部分,唐太宗李世民端坐在由宫女抬着的步辇上,面带“帝王之相”,威严的神情中流露出对使者的盛情和嘉许。”

    “而且为了突出唐太宗的至尊风度,画家安排了九个宫女加以衬托。六名宫女抬着步辇,另有三个宫女分别在前后掌扇和持华盖。宫女们娇小玲珑,更突出唐太宗的高大硕壮。色彩上,在宫女红绿相间的宫服掩映中,太宗的褐黄色衣衫、黑色靴帽尤显庄重严肃。”

    “这一切都非常符合唐太宗‘一代盛世明君’的形象。”

    “再看画的左侧部分,有三个人站立在唐太宗的面前。前面的那位,身穿红袍,手持笏板,是这次会见的引见官员;最后的那位,身穿白袍,手持笏板,是宫廷内官。中间的那位,就是唐太宗此次会见的吐蕃使臣禄东赞。”

    “禄东赞是松赞干布的相国,在吐蕃的地位很高。画面上,禄东赞拱手而立,身穿小团花衣袍,发型和服饰与中原地区不同。他举止谦恭、敬畏并且沉稳,矫健的性格中带着质朴粗犷。额头及眼角的皱纹,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丰富阅历。”

    “画的后面,有北宋大学者章伯益用小篆书写的《步辇图题记》,记述了唐太宗召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经过。画卷的拖尾,有米芾等众多名人及收藏家的题跋。”

    “全画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线条纯熟,富有变化和表现力;设色浓重、鲜艳,这是一幅非常出色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稀世珍品,稀世珍品......”

    杨卫华说着眼睛也放起了光,神态甚至有些激动的癫狂,右手伸出想要抚摸这副让他痴迷的传世佳作,可又生怕自己手上的汗渍油污等玷污破坏了这幅画,犹豫不决得不敢去触碰。

    这真是让人纠结的很!

    “爸,不管它是不是真品,您先别这么激动,别待会血压又上来了......您先坐会行吗?反正画在这又跑不了,它已经被小晋送给您当做见面礼了,您以后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也不在乎这点时间不是?”

    “还有二哥,我说你能不能注意点形象?你看着我干嘛?还不赶紧擦擦你嘴角的口水?小辈们都在这看着呢,也不嫌丢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