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我不行,不代表别人不可以



    面对一众圈内前辈,这样左一句右一句先生、您的恭称,王小涛被弄得很不自在。

    但是没办法,在这些真正把古玩当做生命的前辈们心中,圈子里不论年纪大小,达者为先,于是他只能是无奈的接受这样的恭称。

    对于这几位古老的老伙计们,所拿出来的全部东西,王小涛都根据脑海中响起的鉴定声,那所呈现出的从制作开始到流传至今的一幕幕画面,逐一给出了详细的鉴定情况,以及一锤定音的鉴定结果。

    “梅瓶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器型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只想,底部比较小,器型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各地磁窑都有烧制,但以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明代的梅瓶造型,比例偏低,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有力,腹部之下呈垂直装,足部结束部分稍向外撇。肩部有青花楷书内府儿子,当属宫内用器。”

    “清乾隆梅瓶则以肩部丰满著称,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着重图案化,龙纹较为死板。”

    “嘉庆年间的梅瓶造型多样,有的向宽短发展,有的向瘦长发展,胎体与乾隆时期区别不大,釉色的白度较乾隆时高,但釉的质地较乾隆时期有所下降。”

    “所以梅瓶如果说宋代的造型挺秀、俏丽,倾向于女性特征的话,那么明代的梅瓶则是雄健、敦厚,倾向于男性特征,而到了清代的每名,则因造型比例不当,给人以不协调和不完整的感觉,不及明代水平,价值自然也要大打折扣。”

    “这样一件青花缠枝牡丹梅瓶,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下渐收至底,通体青花纹饰,肩部绘制牡丹及牡丹花瓣纹,瓶肩部有青花楷书大名万历年制横行六字款。”

    “特征完全符合明青花梅瓶的一切特征,乃是万历青花梅瓶中,难得的精品”

    王小涛很快就对第一件的梅瓶,先是给出了自己对于梅瓶的分析介绍,然后是鉴定结果。

    接着是第二幅的卷画,第三件的印章,以及第四件的香薰炉,然后是陆陆续续的其它东西。

    “天香凌波图,吴昌硕七十六岁绘制之作,著录于吴昌硕作品集,吴昌硕笔下的牡丹,大多灿漫盛开,莽泼胭脂,光彩动人,叶用青花点出,浓墨勾筋,枝繁叶茂,红花绿叶,相映成趣,用笔艳而不骄,丽而不俗,用墨腴润苍浑,烂漫沉着。”

    “吴昌硕做牡丹,必有石头相伴,且石头”

    “田黄石橘皮红龙钮印章,清代制作,该橘皮黄田黄冻印章的用料,为田黄石中的极品,石质温、润、细、腻、凝、结,六德佳俱,且异常通灵。其雕工异常精美,圆雕与浮雕并用,三螭争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旷世珍品”

    “御制铜胎鎏金掐丝珐琅嵌宝石熏炉,珐琅器即金属胎珐琅器,是一种集金属制作,与珐琅釉料加工处理为一体的工艺制品。该熏炉分上、中、下三层,通体铜胎体,再用金属掐丝制成各种图案,填上珐琅各色彩釉,再用各种宝石镶嵌,有翡翠、玛瑙、绿松石、红珊瑚等名贵宝石,华丽非凡。”

    “”

    王小涛将所有东西,逐一给出鉴定结果后,自始至终的表现都很平静,就好似这些东西,哪怕是价值再高再罕见,都无法让他心生任何波澜一样。

    如此心境,让众人再次刮目相看。

    其实倒也不是王小涛真的无动于衷,而是基于自己得到了的神眼一族先祖的传承,把这些都看淡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