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 章



    大圣师哥一脸懵“啥咋会开车咋的了呢”

    这人一激动北方口音就呼之欲出。

    楚孑和岳季又十分默契地看向明教授,眼神里的意思很明显这真不是那位

    明教授痛定思痛地摇摇头“他真的不是”

    楚孑和岳季交换了个眼神。

    看起来明教授的评判标准还有点奇怪。

    明教授不理会这两个不知道怎么就形成默契的学生,看向远处,举起一只手“快问快答环节你们也知道,一片茶园基本不可能只种一种茶树,已知这片茶园500亩,请问这里大概会有多少种茶树”

    大圣师兄最喜欢看这种问答节目了,自己在博一的时候也没少被明教授折磨过,于是玩味地看着二人。

    岂料二人都举起了手。

    明教授点兵点将“点兵点将,骑马打仗,点到是谁,谁跟我走,谁要不走,就是小狗”

    最后手指停在了楚孑身上。

    楚孑忽略了明教授的幼稚行为,立即回答“500亩的茶园应该布置5到6种茶树为宜,但考虑到这里的日照、湿度情况,土壤也相对比较松,一来很多品种的茶树都不适宜种植,二来茶树之间的间距要比规定大一些,所以我猜这里大概有4种左右的茶树。”

    明教授满意地点点头,指了指他“你小子不吊书袋,还知道结合现场情况具体分析,确实按照行业里所有教科书的规定,为了商业价值最大化,需要在500亩左右的茶园种植6种左右的茶树,这样即可以平衡风险,也能让茶园产出多种茶叶。”

    “不过小楚的分析还是不够全面,光结合了茶园的情况,但没结合茶叶制作的情况,当然这也不怪你,毕竟你还没实地去这附近的茶叶工厂看。”

    “这里的茶叶厂其实是去年才建成的,之前这里的茶农只能把茶叶卖给更远地方的茶叶工厂,当地政府觉得这样会加大成本,导致茶农收益降低,所以带头和几家乡办企业联合成立了新的工厂。”

    “而这里的工厂毕竟还在起步阶段,虽然已经请了外地一些比较有经验的茶叶加工者来培训,但到底还是经验不足,所以只能制作比较简单的红茶和绿茶品类,所以其实种更多品种的茶叶对当地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楚孑和岳季听完,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书上读来终觉浅,方知万事要躬行”这道理几乎在每个学科领域都适用,像茶学这种实践程度更高的专业也自然受用。

    “好了,你们接着逛吧,我得去田里干活儿了,”大圣师哥看了看表,“等下周我就回研究所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吃个饭,等我呦”

    说完,他便扛起小锄头,头也不回地往山上去了。

    “其实,让你们来学这个专业,也挺对不起你们的。”明教授望着大圣师哥的背影,感叹道,“农学旗下的专业也多半是这样,不仅要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还要去实验室做研究,更要看

    海量的文献”

    “你们大圣师哥看着这两亩地已经三年了,其中有两年过年的时候都遇到了寒潮,他都不敢回家,都守在田里看着那些茶苗,”明教授叹气,“上次喝多了酒,他还跟我开玩笑似的说,他一个从农村考出来的学生,没想到读到博士了,又回农村了。”

    明教授在这感叹一通,楚孑听着心下也有感触。

    能看得出来云大的茶叶研究所其实经费并不充裕,这就是现如今许多冷门专业的现状,做研究的人反而过得是苦日子。

    但他余光一瞟,只见岳季呆呆地望着大圣师哥越来越小的黢黑的背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