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章



    主墓北回廊的盖板都被起开之后,整个探查都方便了许多。

    在后面的几周里,南侧和东侧的回廊也接连被打开,现在是三个方位齐头并进,分成了不同的组别进行发掘工作。

    而楚孑还是被留在了北回廊这片区域,他们在清理淤泥之后发现了一个青铜器的形状,但第一时间还不知道这是什么,而淤泥比干土难清理的多,所以在这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楚孑虽然经验不多,但耐心很足,再加上身体好,经常是工作一天头也不抬,很快便被同事们冠以“机器人”的称号,楚孑也只能苦笑。

    经过几周的共同工作,还有秦铎这个社交天王在侧,北回廊组的成员很快就混熟了。

    他们六个人的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六岁,是整片工地年龄最小的组,也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所以虽然每天挖土已经很累了,但晚上仍是不想在考古基地休息。

    虽然如此,这村子周围也没什么可逛的,幸亏这个年代快递已经相当发达,他们就买了点啤酒,还有酒精炉之类的东西,一周一两次在工地附近涮涮火锅开开荤。

    他们经常秘密聚会的地点,就是一号主墓旁边的高层平台上。

    在这里夜风习习,也是个制高点,他们能将整个墎墩山,乃至半个紫金城遗址都看在眼中。

    而地处偏远的好处就是星空格外耀眼,他们就总在夜空之下,享受着虫鸟的鸣叫,就是静静地喝着酒,看向远处,无端地发散着思维。

    楚孑也很享受这种和有同一目标的战友一起休闲的日子。

    抬头一看,闪耀的星星和千百年前的模样相同,向下一看,历史正在渐渐浮出水面。

    “真好啊,”杨华说道,“我之前去的工地和这里真是比不了。”

    杨华是他们团队里年龄最大的人,今年已经三十五岁了,之前当过几年兵,所以言谈举止之间还带着点部队里简单干练的气质。

    因为身体好、力气大,所以他参与发掘的经历也很多,可以说是组内的老手了。

    楚孑来了兴趣,问道“之前别的考古工地都是什么样的”

    杨华指了指1周围的钢架“之前我从没见过用钢架把整个考古现场全部围住的做法。”

    “是了,这是我们西江省创新的方式”旁边一个小姑娘说道,“这叫钢网兜护法,密密麻麻的钢网全都是在固定泥土,不仅可以保护墓葬本体,也能防止塌方事件。”

    “真好,”杨华点头,“我经常听说考古工地塌方的事故,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位考古人员因为这些事去世,希望早日能把这种钢网兜护法推广至全国吧。”

    考古工作不仅要保护好古时候的文物,也要保护好所有参与考古发掘的工作人员,这也是现代化考古作业的进步之一。

    “一定会的,而且,还不止这些呢,”来自西江省的小姑娘介绍到自家的进步时,满脸都是兴奋,“你们看那个板房,里面其实全部都是

    高科技的仪器,为了这次的考古工作,科技考古团队的人不只用了地球物理探测,还动用了我们的北斗定位系统呢”

    楚孑一心只顾着挖土,也是头一次听说这件事。

    ▔想看铁马倦倦的拒绝日薪百万,顶流他只想上学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但一想到之前在集体培训的时候那一堆堆的文件,和精确到厘米的位置,他也了然了。

    考古工作不仅有他们这些冲在一线的人,更多的,是在实验室、科技室甚至是远在外地的技术部门的支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