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



    第78章

    楚孑回到学校,刚进校门就遇到了马思远和史佳妤。

    二人看着楚孑都直呼,已经认不出来他了

    楚孑虽然并没有憔悴,精神头也是一如既往的好,但更瘦了一些。

    但楚孑知道,他那不是瘦了,是更紧致了。

    一天十公里自行车,真的谁骑谁知道。

    不过楚孑也没打算再休息,而是问向二人“能不能把历史系的课表给我一份”

    史佳妤和马思远立即心领神会“你是想去蹭课吧”

    “是的,”楚孑点了点头,“虽然屠教授让我上的课就那么几节,但我还是都想去听听。”

    虽然针对他们三个二专业的,学校出台了与众不同的培养模式,并没有强求他们必须修哪些课程,而是以教授的评价与自主考试为主要的考个标准。

    但毕竟身为考古专业的学生,没怎么上过课确实不太合适。

    史佳妤直接掏出了一张大表格“这个是大一到大三所有专业课的课表,想听哪个都去听吧,我们专业的老师对蹭课还是蛮宽容的。”

    因为历史并不像是理工科,需要先听最基础的才能听得懂更高深一些的,所以不仅仅是璞兰大学,别的大学历史系也通常对旁听的学生更宽容一些。

    而有了史佳妤给的课表,楚孑也迅速地安排了自己的时间门,他并不打算让自己闲下来,不仅要蹭课,还要把时间门利用到极致,能去蹭多少课就去蹭多少课。

    这一蹭不要紧,楚孑方才发现璞兰大学的历史学院真的有点东西。

    比如说中国通史这门课程,并没有安排一位教授走马观花的讲解,而是安排了几位教授同时授课,有的教授专攻隋唐史,有的专攻宋元部分。

    虽然楚孑跟了专攻秦汉考古的屠教授,但研究历史也决不能只研究某一个朝代,所以这些课他都去听了听。

    这也让楚孑发现了,即使是讲解历史,不同的教授风格差别也很大。

    在大众心中,历史似乎没什么可讲的,无非就是把过去发生的事原原本本的再讲一遍罢了,但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比如专讲明清史的赵教授,上课从来不带书,而是往讲台上一靠,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也不用t、不写板报,而是像说评书一样,从头到尾就全讲清楚了。

    学问功底无比扎实,大家听得也津津有味。

    但有些教授就明显不行了。

    尤其是讲述现代史的几位教授,似乎都囿于意识形态的问题,讲起课来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学术观点,完全没法肆意发挥。

    这种的也就算了,大家也都能理解是在顾虑什么,但对于有些教授,楚孑完全不能忍。

    历史学院也有混子教授的存在,写个板书一行字能有三个错别字,学术水平差之又差,也不知道怎么留校的。

    不过想想连白牧歌那样的老师都能留校,这些教授

    楚孑也只能呵呵了。

    怪不得屠教授只给了楚孑一张纸那么多的课要去听,有些课的确是纯粹浪费时间门了。

    屠教授指明让楚孑去听一听肖院长亲自授课的辽金元史,楚孑一去,发现确实很有讲究。

    因为一般的历史学者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去研究辽金,或者仅限于了解辽上京、元大都这些著名的遗迹考古,但肖院长不仅专门研究这“冷门中的冷门”,还对蒙元史、八思巴字都有很高的研究造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