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八十五章 文师难关(求追读)



“古砚岗位于黎水河畔!小方,你不要以为它被取名为岗,就是一座山岗,其实它是一座修建在河岸边的大码头!”

    “码头?继公,码头都是渡船用的,镇文派为什么把招徒大比选在码头举办?”

    “因为古砚岗毗邻镇文派总坛领地的入口,等大比结束,招完新弟子,可以直接乘船前往总坛,方便省事嘛!”

    “那‘古砚’有没有什么新奇来历?”

    “当年镇文派在河边岸筑建码头时,直接铺了一块墨色岩石,这块墨石足有几百丈方圆,远眺时像是小山岗,俯瞰时又像是一块砚台,于是咱们隆州修士就称呼为古砚岗。”

    “原来是望形取名!继公,像这种宗门组织的大比,参会修士多不多?”

    “规模大着哩!历次古砚大比,隆州三十六座城池的修士都会云集在古砚岗,修士人数不会低于一千位!”

    这是赶往古砚岗途中,傅继公向方独树介绍的情况。

    五年一次的古砚大比,在最初召开时,仅仅是单纯的收徒大会,但是随着岁月演变,如今已经成为隆州各城的集体盛宴。

    日常时,因为隆州各城距离较远,除了相邻城池有条件举办集会或法会,其余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交往了。

    古砚大比是镇文派组织,面向隆州各城招收新弟子,能够把各城修士召集在一起,这是相互交流的良机。

    于是每逢大会召开之前,隆州各城都会派遣修士队伍,提前赶赴古砚岗,临时搭建各种法坛,以方便大家交流论道。

    “诸城修士论道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主要是交换真法!各城珍藏的真法都不一样,换了以后,大家都可以拥有更多的修炼选择!”

    “怪不得!五缘城的守城修士懂得‘点睛术’,应该是从西陵城换来的。”

    “不错!五缘城的弹指神通也算一绝,很多城池愿意主动来换真法!”

    “照此来看,古砚大比算是风云际会了。”

    “可不是吗……”

    两人说着话,已经渐渐靠近了黎水河。

    此时方独树可以隐约听到河水奔腾的声音,但是前方矗立一排山峦,遮住了河道,方独树无法望见河水流向。

    又朝前方行进了数里路程,两人来到山峦脚下。

    方独树迎前打量,发现大部分山体都紧密相连,唯独两座青峰之间,隔开了十余丈距离,显露着一条山口。

    人声从山口里边传出来,听上去嘈杂热闹。

    时值午后。

    赶赴山口的修士不止方独树与傅继公,附近还有好几批行人,他们要么踩御飞剑,要么乘坐马车,鱼贯进入山口。

    方独树与傅继公也紧随其后。

    刚刚踏足在山口处,方独树就一眼望见前方里许外滔滔流动的河水,河面上船只密布,一艘连一艘的停靠在岸边。

    岸上则矗立一座高达数丈的墨色巨石。

    这座墨石正如傅继公所说,方圆有几百丈,犹如一座巨型砚台。

    山口正对着墨石,方独树进来后,发现两山脚下坐落着密密麻麻的楼阁,甚至是山腰与山顶,也都有修士临时开凿的洞府。

    这些建筑全都面朝黎水河道,对望着墨石。

    傅继公手指墨石:“那石头就是古砚岗,过几日才是大比日期,选拔正式开始前,大家都不会登上古砚岗。”

    “那些船呢?”

    “全是临河城池的船队,他们走水路方便。”

    “距离大比还有数日,我们住哪里?”

    “每座城池都在山下修建有落脚楼阁,五缘城也有!”

    傅继公领着方独树沿着山脚朝东走去,赶去傅家驻地。

    目前到场的修士已经有数百人,他们普遍汇聚在楼阁前的街道上,看去热闹非凡。

    傅继公甚至遇上几位外城熟人。

    两人正走着,只见一位精神矍铄的黄衫老头,手里牵着一个小女孩,原本正在打量街边一座贩售符箓的摊位,瞄见傅继公以后,忽然拦住去路:“老傅,你也来参加大比了?”

    黄衫老头又瞧了瞧方独树,笑道:“我记得你膝下有一个孙子,是不是这位?他年纪看上去有点大,貌似不能参加闯三关的选拔吧?”

    傅继公道:“原来是老向!你又不是不知道,闯三关是镇文派针对幼徒设置的选拔考核,如果年纪超龄,还可以去参加诸位文师设置的难关,只要渡过去,照样可以拜入镇文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