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日冕风暴



    那厚重的乌云似乎亮了一点,空间之神的头顶上形成了一道光,在世间的生灵看来似乎更加神圣,而光芒却蕴含着无比恐怖的能量——足以威胁到神袛的能量。

    这或许就是羲和站不需要修建大型防御平台的原因——一切试图靠近的目标都可以在远超禁咒的纯内能打击之下灰飞烟灭(物理上)

    在高轨道上的太空电站散热功能全功率启动,那一层层辐射板全部展开,冷凝水在水泵的全功率运转之下经过数次循环之后,就已经成为水蒸气,没有给折射棱镜降温的能力了。

    幸亏,此时的聚焦时间已经过去,恐怖的能量已经转向第二个电站——如果不想顶着8分钟的延时去攻击一个移动目标,这时必要的行动。

    于此同时,地面上的光束也在徐徐升起,一道、两道、接着是无穷无尽。从高山到平原,从天朝到海外,或多或少都有几道光柱升起。

    根据数学常识,平面内三颗同步轨道卫星就可以覆盖整个圆。

    同理,这些光束至多经过二次折射之后就可以抵达打击目标。

    或许有人觉得,相较于恒星的能量而言,这一点小小的光柱可能根本没有意义,不过是一个形式主义的噱头罢了。

    但还记得信仰类伤害的要素吗?

    信、仰、仪式。

    就像一个士兵有无武器,武器内是否有子弹,扣动扳机时是否对准目标一样重要。

    信:世界电力系统的构造,出现了多少相关从业人员?他们中有多少人对此倾注了激情与热血?又有多少世界友人、国际友人、使用者在感叹这个工程的雄伟壮丽?

    仰:人类社会对于能量的使用与升级几乎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本身,就像钱财一样每日都被流通,使用。

    当你把一切设备与电力系统相连并感慨这玩意真好使时,你就不自觉成为了它的泛信徒。

    仪式:你当全世界停电五分钟只是为了节省电力系统支出?而全世界电力系统的调整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这些都是计划(划掉)这些都是仪式的一部分!

    于是,在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天朝背靠全球的能源体系启动了一项超阶信仰法术,并且将其融入到日冕风暴当中,再为其附加上一层法伤。

    为什么会有一个“再”字?

    你们是否忘却了太阳在宗教信仰中那超然地位的本事?

    人类早期的神灵崇拜几乎是从太阳神开始。

    古埃及宗教体系的核心,就是太阳神。

    佛教中那一句人人都知道的“阿弥陀佛”本身的意思为“无限的光明”,指的也就是太阳。

    道教中的东皇也与太阳有关。

    甚至是东瀛的本土宗教里照天的神权也与太阳有关。

    在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后,太阳的地位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完成了从自然神到定义神的转变。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生物课本的第一句话。

    太阳强大的印象不再源于人们的信仰(脑洞),而是实实在在的自然科学现实。

    太阳每一秒中都会消耗掉地球人类几乎用不完的核燃料,每次呼吸之间,都是可以产生出毁灭行星的恐怖能量。

    而现在,我们把祂的伟力带过来了。

    一道源于九天之外的光束在空间之神反应过来之前就迎头劈下,在那种伟力之下,祂的法袍隐隐有消散的迹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