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实体:泛亚



    泛亚全称为“泛亚洲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在这政治实体出现之前,最早是德国地缘政治学家提出的一个概念,泛指亚洲-环太平洋区域,

    泛亚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苏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划分,在同一时期的夏国曾经试图建立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但因为世界格局问题最终以失败告终。

    1980之后,浴火重生的夏国再一次提出了“经济联合”这一项预案,因为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作为后盾,这项预案被快速通过,在经济上实现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主要覆盖范围为朝鲜、东南亚,东亚地区。

    随着接下来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泛亚不仅仅成为了亚洲地区的一个官方合作项目,更加是成为了不愿意卷入两极格局国家的一个避风港,其中的覆盖范围也是越来越大,从经济方面的影响逐渐扩大到政治方面。

    千禧年巨变后,夏国通过经济,政治等手段快速完成现存国家的整合,虽然留下来许多隐患但同时一跃成为地球上现存的最大势力。

    也正事因为如此才有相应的能力完成超级工程的建造以及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保全更多的人。

    失效的恐怖平衡

    尽管新世界的开辟很大程度的转移了矛盾,减缓了地球上各个区域的冲突,可74年和干涉军打出火气的新政府可不相信这一套,早早的做好了战争准备。

    轨道上大量的通讯卫星可以发射欺骗信号,干扰全球的导航系统,干扰移动发射平台,同时干扰部分导弹制导系统。

    预警上在所有的RS卫星上都保存了导弹尾焰的红外特征,发射既发现。

    中段层面参考了苏联的“极地”激光卫星系统,构建出自己的天基反导体系,同时配合巡航防空核弹进行拦截。

    末端可以通过战斗机和地面激光发射站进行补充拦截。

    这一套下来,夏国的拦截能力做到当时的最佳,核保护伞真正意义上的能够拦截大部分的核武器,为周边国家提供了有效的核保护伞。

    全套工业体系

    “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在夏国救国同盟成立之前,墨教内部就已经有这样的声音。

    接连的国耻使得那个年代开始夏国人多少有点敏感,别说“两头在外”的工业形势,就连进口商品都只是保护性贸易,也就是着重购买技术和经验而非成品。

    这样就导致夏国成为世界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即便在核战后也能保障全套供应链的完整。

    再加上各国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底子,以及某个红色帝国的遗产,于是在千禧年后这里成为了世界工业的中心。

    联盟一体化进程

    虽然在实际治理上需要照顾各国民众的情感和考虑到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各个国家还是保留了各自的行政权利。

    但同时,战争的进程没有停滞,各个战线上都需要补充兵力。

    因此,为了方便贸易流通,提升动员能力,泛亚有意识的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宣扬集体主义。

    【势力:泛亚洲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

    【起源:经济联合,共同命运,文化同源】

    【政体:分封???(各个国家依旧保留自身行政权利,将部分经济、军事、文化建设权利移交同盟组成联合部队)】

    【权利制度:夏国主导、会议表决】

    【公民权利:体面生活标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殖民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