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又见好消息-第2/3页





    田承嗣觉得在军建立学舍这种事实在过于匪夷所思,军讲究的狠勇杀敌,只有见过血的兵卒才算是合格的兵卒,如果都在学舍去学习,那将来阵还能杀敌吗?

    “秦大夫的话过于高深,下吏‘弄’不明白,如果只是教兵法,也没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

    实际,他的看法正与秦晋相左,与其‘花’费大价钱搞什么军学舍,不如真金白银的扩军,练兵,只有强兵才是立身的根本。

    秦晋也不再多说,许多想法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是有些超前,但是军校的好处绝不仅仅是培训军官,以‘门’生同学来凝聚人心,神武军将会在未来数十年内成为一个不可挑战的集团。他曾不止一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叹息,既然走了这条路,再没有回头的余地,将权臣做到极致。所以,秦晋和这几个在京的心腹商议此事,绝非是征求他们的意见,而是商量具体的办法。

    通化‘门’里,兴宁坊,吐蕃陷城时坊内的大部分宅邸房屋都已经被烧毁,由于处在全长安数一数二的好地段,不知有多少达官显贵盯着这里,只等京兆府厘清土地以后便抢几块好地,建宅盖屋。

    这一日,有大批的神武军开进了兴宁坊,引得有心人都来围观凑热闹,打听其的具体内幕细节。

    “神武军戒严,闲人回避!”

    负责外围警戒的军卒不时提醒着靠近的百姓拉开距离。

    “敢问将军,这是要重建兴宁坊吗?”

    那军卒被叫的很不好意思。

    “俺是个小小的军卒,可当不起将军!”

    “哎!都是阵前厮杀出来的,没准他年当真要称君一声将军呢!”

    却见那军卒叹了口气。

    “别提了,俺们是原来的神策军编制,归唐审行唐将军节制,据说都要转当什么工程兵,今后怕是也没有多少机会打仗了!这样也好,日日劳作也好过提着脑袋阵,过那些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

    兴宁坊内残存的围墙被推到,大量的碎石砖瓦也很快被一批又一批的经过通化‘门’运出城去。

    将到午时,一队骑兵开进了兴宁坊,为首之人前呼后拥好不气派。不少喜欢看热闹的百姓又不自觉的围拢过来,打算看个究竟。

    “快看,快看,那不是秦大夫吗?”

    秦晋曾在此前有过几次公开‘露’脸,所以百姓们认得他并不稀。然则,高调却不是他的本意,很多人都喜欢风光无限,却想不透一个最起码的道理,那是越风光死的越快,越惨。

    这些年来朝廷的高官死了一茬又一茬,连高高在的皇帝也没有几个得了善终的,差点摧毁了大唐帝国的安禄山,死后被挫骨扬灰,统治帝国近五十年的李隆基*死在‘阴’冷的废宫之,至德天子李亨到如今落得个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的悲催下场。

    所以,秦晋距离权力的顶峰越近,越是低调,越是谨小慎微,甚至连自己的官职爵级都不愿意再进一步。当他听到有人认出了自己,催促战马加快了速度,只一瞬的功夫在人们的视线消失了。

    秦晋这次到兴宁坊并非是为了督促工期,只是因为他已经谙熟了这个时代的规则,为了表达对此处工程的重视,必须三番五次亲临视察,让下所有督造的官员都清楚,不能有半点马虎。

    夏元吉和章杰作为随行的官员,他们两个的骑术显然秦晋还差了一截,前者因为年迈身体不便,章杰则是乘车坐轿久了,对骑术有些生疏而已。

    站在一处空地,秦晋手指着东侧的一片废墟,规划着未来建成时的模样。

    “那里,将来是一座可以同时容纳五万人的大校场,还有那里,那里,是学堂的课室……”

    忽然,一骑飞入兴宁坊。

    “河东军报!”

    秦晋的心头不免一阵发紧,在这个时候河东来的消息一定不会是什么好消息。打开了层层的包裹之后,里面是一根铜管,拍开防水的蜡封以后,从内里‘抽’出了一张羊皮纸,面的字迹不过寥寥数百,但却看得他双手发抖。

    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回纥怀仁可汗在一次骑马打猎时不慎堕马,伤重不治。由于怀仁可汗正在壮年,死前又没有安排继承人,所以几大部族的首领都蠢蠢‘欲’动,而在三日前,回纥爆发内斗的消息从塞外传到了河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