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天道不足畏-第2/3页





    “大夫好诗‘性’!”

    清虚子的声音适时想起,秦晋这才惊觉自己刚刚竟然自言自语出了声。

    不知何故,他在长安时所感受到的是沉沉压抑之感,仿佛繁华的长安时时有乌云压顶之势。可到了洛阳,所见所感却完全不同,大有令人耳目一新之势,可细究其中原因,却是难以名状的。

    “贫道还是第一次登临这天津桥,果如大夫所言,风景独好啊!”

    这三座串连在一起的石桥可不是寻常百姓能够登上来的,每月两次的朔望朝会,城中公卿大臣就是沿着这三座桥进入皇城的端‘门’。

    “此桥初建于前隋大业年间,那时还是铁锁连成的浮桥,直到我朝贞观年间才重修为石桥。”

    清虚子津津乐道着这天津桥的来历,眼神一如秦晋,延伸向南面一眼望不到头的建筑群中。

    “若说天津桥当真变得重要,还是在武后当政年间。那时的洛阳神都渐渐取代了长安的地位,就算当今太上皇在位的这四十余年里,也几乎有半数时间都在洛阳……”

    说话间,清虚子竟若有若无的叹息了一声。

    “贫道断言,自此以后,长安将如落日掩入黄土,取而代之的则是脚下这片土地!”

    如此断言,秦晋倒对清虚子有些另眼相看。别看此人平日里随意嬉笑,疯疯癫癫,可眼光还是颇为独到的。事实上,历史上的长安也诚如其所言,自安史之‘乱’以后就彻底的没落了,只可惜洛阳城也苟延残喘了没几年,最终这两座姐妹城市一同没落下去。

    而在秦晋看来,随同长安洛阳两座大城一同没落的还有所谓的汉唐盛世。自此以后,汉人称霸东亚这片土地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贫道有句话不说出来一直憋得慌,这回大夫可不要再打断贫道。”

    突然间,清虚子就转了话茬。

    “贫道听说夫人请大夫给长子起名,这却是有忌讳的,过早起名容易早夭,自古以来七八岁以前,都是以贱名相称的。”

    秦晋闻言大笑。

    “真人乃世外修道之人,如何也相信俗世的规矩呢?”

    清虚子道:

    “入世出世原本就没有界限,况且无论出世入世,又有谁能在天道之外呢?”

    新生儿起个贱名的说法,秦晋道是也知道,如武功赫赫的汉武帝,未成年之前就叫刘彘,而彘就是猪的意思。也就是说,堂堂汉武大帝在未成年之前叫了整整七年的猪。

    实际上,在秦晋的那个年代里依旧有这种说法,起个贱名好养活,比如他当年有个同学小名就叫“狗剩”,只是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渐渐不受人重视而已。

    见秦晋不予回答,清虚子问道:

    “大夫难道不认同贫道的说法吗?”

    秦晋没有表示反对,点头道:

    “就如真人所言,暂时不起大名……”

    略一思忖,他不禁打了个响指,脱口道:

    “便叫长庚吧!”

    顿时,清虚子目瞪口呆,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对答,良久才结结巴巴的说了一句:

    “大,大夫当,当真,当真非凡人也!”

    长庚可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长寿,乃太白金星别称。在他看来新生小儿起名如此之大,是闲命长吗?

    “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啊,此事可万万玩笑不得。”

    反应过来的清虚子连连劝阻,秦晋却很是平静。

    “天道并不足畏,最让人畏惧的是人心!”

    此言一出,清虚子登时无语,在他眼里的秦晋一直内敛低调,可从不像今日这般张扬。

    秦晋也是一时失言,但并非完全失控,如果当着杨行本或者裴敬的面,他是绝对不会说这些话的。这些话在时人看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但即便平日总是好为惊人之语的清虚子都觉得心中发慌。

    这是秦晋对所谓的天道的不满,如果不是一系列的‘阴’差阳错,他现在还是大都市中无数早出晚归的蝼蚁之一,有新婚的妻子,即将出世的儿子,平淡忙碌幸福着……可这一切都在数年前被剥夺了。

    就连秦晋都自己都没有明确的意识,其实他的心底里对这所谓的盛世大唐有着异常的抵触和反感。所以,当他听说在千里之外的长安,长子诞生,内心是复杂而纠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