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重楼宫阙深-第2/3页





    然则,李亨也万万没想到,就算他不急于册立太子,也不等于李豫就不会面对威胁,甚至于这种威胁要比他本人做太子时更加的严重。至少太上皇在位之时,还没有人敢于公然谋刺太子。

    现在,李辅国突然提出了册立太子之事,李亨的心跳就阵阵加速。他能感觉的自己右臂的无力,几次打算撑起身体,却几次都用不上力。

    对于身体的这种虚弱,李亨甚至于不敢告诉那些为其诊治的御医,只默默忍受着病痛为其带来的恐慌和痛苦。

    “册立太子不是小事,朕要好好思量一下,你们先退下吧!”

    李亨没有即时给出答案,反而把李辅国和张皇后一同哄了出去。

    出了甘露殿,张皇后忽然停住了脚步,回头逼视着跟在后面慢吞吞的李辅国,许久都不说话。

    别看张皇后乃是母仪天下的后宫之主,可李辅国的眼睛里却没有丝毫的畏惧之意,反而还放肆的与之对视着。

    “皇后殿下可有事情吩咐奴婢去做?”

    最终,张皇后的目光还是柔和了起来,用一阵前所未有过的温和声音说道:

    “陛下册立太子,将军以为普安王如何?”

    普安王李侗乃是张皇后与李亨所生之子,今年刚刚满十六岁,李辅国心中念头百转,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挂着谦卑的笑容。

    “普安王聪慧过人,素有才名,若陛下肯册立其为太子,奴婢私以为是极合适的!”

    见李辅国在装糊涂,张皇后却失去了耐性与之一旦点的兜圈子,谁知道天子下一刻会不会就已经有了决断呢?现必须分秒急争!

    “直说吧,若能说服陛下立册立普安王,将来必有回报将军之时!”

    与此同时,李辅国也打开天窗说亮话。

    “殿下应该知道,陛下一早就属意于广平王,奴婢不过是个宦官,又怎么能使陛下改变主意呢?”

    张皇后的视线就没离开过李辅国的脸上,一字一顿道:

    “旁人可能没有办法,将军如此说就是自谦了……”

    正所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张皇后相信只要筹码足够大,像李辅国这种人完全可以被收买过来。

    就在张、李二人还纠结于册立太子的人选之时,宰相崔涣已经在小黄门的引领下进入了太极宫。太极宫内只亮着稀疏的灯火,完全没有皇家禁苑的辉煌与气派。重重阙楼的阴影在夜色中若隐若现,竟像一只只恐怖的怪兽,借着黑夜的掩护伺机兴风神作书吧浪。

    “陛下,陛下……”

    崔涣匍跪在李亨的面前,话刚出口就已经哽咽至泪流不止。见到皇帝还是清醒的,他此前的所有忧虑和紧张终于可以一并抛诸脑后,但看皇帝的面色似乎又极是难看,又不免有几分担心。

    “崔卿快起来,朕只是听了前方军报,急火攻心而已,现在已经没有大碍!”

    提及关外的军报,君臣二人竟同时收声,甘露殿内再一次静的令人害怕。

    良久,还是李亨先说话了。

    “房琯兵败了,十几万大军分崩离析,朕,朕该怎么办啊?”

    看着虚弱又带着几分愤怒,几分急躁的天子,崔涣心如刀绞,他强行忍住了哽咽。

    “当下关外形势晦暗不明,为稳妥起见,老臣已经先一步下令在长安内外戒严,防止有人趁机添乱。接下来,必须稳定潼关防线,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房琯和东征大军被全歼了,也得保证潼关不失。只要潼关不失,关中就是安稳的。关中安稳,长安便安稳,大唐便安稳!”

    比册立太子更急迫的乃是关外的战事,李亨相信,就算自己不说出立谁为太子,以几位在京的实权大臣而言,都会明白立哪一个皇子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陛下,兵法以胜败为常事,就算房琯败了,也未必会全军覆没,刚刚的假设只是先做好最好的打算,以备万全。只要判明形势,重新整军,入秋之后仍可派出大军剑指洛阳,陛下又何须过分忧虑呢?”

    也许是关心则乱的缘故,李亨竟有些结巴了。

    “当,当真可以整军再战?”

    “有何不可?天下过半税赋都在朝廷之手,天下的人心更是向着陛下,我大唐同时占着天时与人和,胜算至少也在八成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