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善后非易事-第2/3页





    有人建议不如也用一把大火全都烧了干净,但秦晋和郭子仪商议之后还是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叛军修建军营和各种设施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和铁器,这些东西都是不能随意丢弃的物资。既然燃眉之急已经解除,何妨花费些人力物力,将其收拢归置呢?只要做好人力的配置,一切也就不成问题。

    俗话说,天子脚下无小事,何况这种关乎人力使用的大事?秦晋为此转呈向李亨请示允准。在得知了他的初衷以后,李亨欣然表示同意,并让他和广平王一同负责此事。

    现在就算瞎子都看得出来,天子事事都让秦晋拉上广平王,一则是给他锻炼的机会,而来也是在为其积攒功绩和资历。

    秦晋本人对这种安排并不反感,广平王其人谦逊好学,彬彬有礼,全然没有李家子弟的骄横与跋扈,相比较而言他的那些叔叔们就不怎么惹人喜欢了。

    眼看着长安之围已解,宗室们便纷纷上书李亨,请求裁撤民营,让他们各回各家。毕竟这些天潢贵胄们都是自打出娘胎就娇生惯养,衣食住行无一不有人悉心伺候,到了民营中一切都要亲力亲为,非但如此还得众人在一个锅里争食,夜间数十人挤在通铺上睡觉,这种日子和受刑坐牢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关于这一点,百官们的意见却出奇的一致,认为战事尚未底定,长安城外的局面也没有彻底平靖,谁知道还会不会有反复,朝廷根本就没有多余的人力和物力来估计数以万计的宗室,因而强烈要求天子继续将这些人继续关在民营里。

    对此,李亨还是颇感为难的,他所思虑的远比普通臣子要多,为朝廷节约人力和财力诚然是应有之议,但对待宗室过于刻薄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凌迫宗室的帽子怕是要迟早扣在自己的头上。

    因而,李亨在此事的表态上竟出乎百官们的预料,而有些模棱两可。

    不过这件事没有朝臣的配合是无法强行实施的,十王宅早就毁在太上皇西狩之初,在李亨返京之初亦曾将宗室们安置在东宫,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几个脾气刚烈的宗室得知了天子和百官们关于此事的对话不禁勃然大怒,纷纷表示要亲见天子,当初把他们送进民营时也是说等到长安之围一解之后就恢复从前的待遇,可现在明显是要食言的趋势。

    秦晋在这次即将要演化为冲突的危机中,再一次做出了出人意表的决定。仅仅一日功夫,就向天子上书,表示应该依照当初的约定,将宗室们放出民营。

    李亨万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为他解围的竟是秦晋,大喜之下也申明了态度。

    “朕确有解放宗室的想法,可大臣们都说人力物力难以支应,因而也是左右为难啊!”

    这既是表明态度,也是变相的求助。

    岂料秦晋却从容答道:

    “陛下何须忧愁?宗室人口上万,完全可以自行为之,如此岂非解决了人力的问题?至于物资一项,臣可酌情满足他们的需求,总不让陛下为难就是!”

    秦晋这一番话无疑将所有的乱麻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李亨又是高兴又是感慨,几至不知该说什么好。

    李亨是个有志于名垂千古的天子,绝不像让凌迫宗室这样的污点出现在后世评价自己的史书之上,现在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自然心情舒畅。

    秦晋离开太极宫时,正赶上李泌急吼吼的入宫,当他从李亨那里得知了秦晋的表态和许诺后,竟全然不顾李亨的脸面,愤然直呼其为奸臣。

    “如此曲意逢迎,实乃奸险之徒,陛下当远之!”

    却听一个声音从旁阴恻恻的响起。

    “门下侍郎此话恐怕有失偏颇刻薄。自古哪个奸臣能不顾自身安危,挽社稷狂澜于既倒?”

    是李辅国,李泌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这个阉人只要一出现就会阴阳怪气的给自己添堵,但又苦于没有办法处置掉。

    在他看来,李亨的身边有太多艰险小人,但偏偏又被视之以亲信股肱,根本就动不得。

    抛开太极宫内蝇营狗苟,没有返回军中,而是带着一干随从赶往长安城外视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