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大斗拔谷也-第2/3页





    而关东的广大土地上,情况就稍差一些,百姓的返乡安置没有完成,户口籍册的登记自然也就无法完成。

    “从洛阳的含嘉仓调粮,再从淮西、淮南一带调粮,务必使中原百姓渡过可能到来的灾年,明年开始,朝廷可以免费提供粮种,只要老天开眼,一两年的功夫就可以坚持过去……”

    丞相府接管了绝大多数政务以后,秦晋才发现,唐朝各地的储备状况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尤其是两淮一带尚未经过战‘乱’的地区,唯一的问题只有运输,水路的运输倒还好说,陆路运输每百里就要损耗十之一二,从两淮到关中何止千里?最终的结果就是,假使将粮食晕倒关中,其所运送的粮食将一粒不剩个,甚至还要额外的付出更多的粮食。

    所以,粮食的最佳运输手段只能是水陆运输,但是,前隋开凿的运河只能到洛阳,从洛阳到关中,还是要经历漫长的陆路。

    对于粮食需求日渐增加,而粮食产量日渐减少的关中而言,这种压力是与日俱增的。

    一个隐隐的念头竟在秦晋脑子里不断的跳出来,那就是迁都。

    不过,迁都这种事现在显然是不合适的,天下刚刚安定,西征又迫在眉睫。目前而言,想法也只能暂且停留在想法上。

    总而言之,虽然有地方延续了至德年以来的各种人灾和天灾,但大体趋势是逐渐好转的。这让秦晋觉得心下稍安。

    在大致了解了关东的基本情况以后,秦晋又将征询的目光投向了严庄。

    严庄作为丞相府司直,涉及到的主要还是各部司之间的联络,尤其是最近半个月以来,还要专司负责与西征新军的联络准备。

    “丞相,火器营近日以来,耗铜两万斤,清虚子声称还有两万斤的缺额,下吏……”

    最近,清虚子改铁铸炮为铜铸,这一点秦晋也是知道的,因为铁铸炮管总是无法达到既定的指标,这也是当世铸铁技术落后的原因之一。

    铸铁技术改进并非不能,但就算是加大力气研究,至少也得数年之功,秦晋当然等不及了。所以,清虚子又改以技术相对成熟的铜铸。

    如此一来,成本虽然提升了,但很快就铸造出了合格可用的炮管。

    作为试验的五根炮管累计发‘射’了七百次,管身没有裂纹,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这个结果已经让秦晋十分满意了,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

    不过,秦晋对于造炮的基本要求就是,小型化,根本目的就是方便运输,以保证长途驰驱,火炮可以跟得上。

    “对于火器营的要求,丞相府须得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铁给铁,要铜便给铜,报备即可!”

    严庄点头应诺。

    秦晋又看了看两人,将案头的几封军报向前推过去。

    “两位看看,河西的军报又来了!”

    说话间,就已经有‘侍’从上前,将那几封军报分别帮着,一次递给第五琦和严庄。

    河西的军情两个人早就有点见怪不怪了,最初听闻大食兵打到了河西,还有些心急发慌,现在已经有点虱子多了不怕咬的状态。反正现在朝廷西征的准备也没做好,再着急又济得什么事了?还不是依旧得等吗?

    看罢军报,第五琦沉思一阵,建议道:

    “朝廷或可派出偏师一部,或经灵武,或经河湟,对河西做出援助姿态。一则可以‘激’励边军士气,二则可以试探大食兵的虚实……”

    秦晋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

    ……

    陈长捷亲率八百骑兵抵达扁都口的大斗拔谷,果然,南麓出现了大批的胡兵游骑,虽然看着不像所谓的大食人,但对陇右的威胁他已经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

    为此,陈长捷对这些游骑进行了捕杀,但凡进入他视野的,绝不放过一个,唯一一个逃走的,只是因为陈长捷故意为之,才保全了‘性’命。

    陈长捷手底下的这些骑兵,都是常年与吐蕃人作战的,绝非那些新近招募的乌合之众可比,是以无论骑术抑或是‘射’术都是首屈一指的。

    扁都口南麓,优素福望着四下里的峭壁与汹涌水流,忽然觉得脸上一凉,竟是一片雪‘花’飘在脸上化成了雪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