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焦躁的王爷



        虽说徐家送了不少番薯到宁海县,另外县城里头每日两次的施粥,也不需要钱,但是!

        药材价高,该算还得算。

        成本计价,先用后付,已经是老徐家能给出的最大优惠了。

        毕竟一个县城要用的艾条和解毒汤药,那都要以千/万计。

        虽然艾条和汤药的药包并不贵,但是体量一大,这金额肯定就上去了。

        老徐家虽不缺钱,可这些防灾后再生灾的费用,合该朝廷出啊。用关慕青的话说,咱们老徐家能先给药再算钱,做到防患于未然已经很好了,还要怎么样?

        况且番薯虽然便宜,可不也是粮食吗?不也得花了人工肥料吗?

        他们老徐家,做的够多了。

        石头表示,还是妹夫懂事儿!

        他们老徐家富则富矣,行事却低调的很,什么慈善大户之类的名号,留给董家就成了。

        草药的价值,最终核算下来,总共有万余两之多,关慕青清清楚楚的都记录在案,但等明日去会会曹大人。

        好不容易整理好了发型,换了衣服的春丫,则带着嘀嘀咕咕一路,埋怨小姐出门怎么也不带上我的丁香,到了宁沁园。

        此时宁沁园里头,太子已经确定了大乾的网,这回算是真正抓到了鱼了。

        见春丫来了,心情大好的太子殿下,对静怡郡主是不乏赞美之词,徐达在一旁听的心情颇为复杂。

        一方面觉得女儿的确棒棒哒,一方面又觉得这太子是不是......有什么非分之想?!

        要是太子知道徐达这脑瓜子里头的想法,一定会大笑三声,然后嘶吼道:本宫还不是为了给乾德夫人的大宝贝一点面子?!

        狗屁非分之想!!谁敢啊!!

        哦,不对,也就关慕青敢。

        几人之后又说了说与倭寇接下去的交易细节,徐达建议以后夏季就别交易了,风险太大,太子回想起前几日那扮雕的经历,立刻点头,“是,这风灾实在可怕,以后夏季就不要交易了,免得到时候好不容易抓的鱼,再死在海里。”

        至于布料的事儿,太子也没什么意见,反正父皇都同意了,赚倭寇的钱,还能赚两茬,何乐不为?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意见,那太子恐怕就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能不能赚他们三茬钱?

        等几人回完了事儿,出了宁沁园之后,太子便再次洋洋洒洒的写起了奏折。

        八王府的管事,悄默声儿的挨到天子书房跟前,问当值的太监,“公公,帮殿下送奏折的人,选好了吗?需要咱们帮忙吗?”

        这眼看着王妃预产期将至,忠勇伯一家,一会儿抗灾一会儿剿匪的,啥时候才能回京啊?!

        八王爷可说了,若乾德夫人赶不上王妃的预产期,那来的这队人马,就再不用回王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