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神宗的敕谕下到开封府,要求降价采购浙灯四千余盏,直史馆、权开封府推断苏轼说:“陛下留心经术,效法尧、舜,岂能以灯为悦?这不过是为了奉两宫之欢而已。然而老百姓不可能家家户户都明白陛下的孝心,都会说陛下是以并不急需的耳目之欲,夺百姓必须的衣食之需。此事很小,但关系重大,伏乞陛下收回成命。”

    神宗听到这话,立即下诏停罢此事。

    苏轼遂上书竭力论述时政,竟有洋洋洒洒七千多字。王安石见到这道奏札后对他非常厌恶。

    当初张方平做参知政事时,神宗想要任用王安石,方平以为不可,不久因其父逝世而丁忧离职。待到守丧期满除服之后,张方平以观文殿学士判尚书都省。王安石说留下他多有不便,遂于熙宁三年(1070)春正月二十六日,诏命张方平出知陈州。

    没过多久,神宗召张方平为宣徽北院使,留在了京师。

    王安石强烈反对此事,张方平自己也极力求去,于是神宗又让他出判应天府。

    神宗想要重用司马光,就向王安石访求意见。

    王安石:“司马光外托直言诤[zhèng]谏之名,心存迁就下僚之思,所言皆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还想把他们放在左右,使之参预国政,这是为异论者树红旗啊。”

    神宗颔首。

    傅尧俞刚刚服丧期满来到京师,王安石就多次请他见面。

    见面之后,两人谈及新法,王安石说:“方今众议纷纷,在下盼君回来久矣,朝廷也将使足下担任待制、知谏院。”

    傅尧俞:“世人都以为新法不便,果如斯,在下必当直言极谏。请参政见谅,在下平生从不欺人,不能不以实相告。”

    王安石闻言不悦。

    熙宁三年二月初二,凝晕殿内。

    曾公亮、王安石、陈升之鱼贯而入,到了神宗面前,皆跪地拱手道:“臣等叩见陛下。”

    “都起来吧。”神宗指着边上早已摆好的几个绣墩,“看座。”

    “谢陛下。”三人起身落座。

    神宗从袖中取出三份奏疏,递示诸臣,“这是韩琦给朕上的札子,想念给各位听听,然后一起帮朕拿个主意。陈升之,你来念一下吧。”

    陈升之起身拱手道:“是。”

    神宗将札子递与黄怀信,然后走回书案后面的太师椅上落座。

    黄怀信将札子递与陈升之。

    陈升之接过札子,朗声念道:“臣河北安抚使韩琦谨奏上闻:臣依照青苗诏书,务在优民,不使兼并者乘其急以邀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每借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自放钱取息,与初时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又,乡村每保须有物力人为甲头,虽云不得抑勒,而上户必不愿请,下户虽或愿请,必难催纳,将来决有行刑督责、同保均陪之患。陛下励精求治,若但躬行节俭以先天下,自然国用不乏,何必使兴利之臣,纷纷四出,以致远迩之疑哉!乞尽罢诸路提举官,依常平旧法施行……”念到最后,陈升之已然满脸疑惧,声音细若蚊蚋[ruì],抬眼望向神宗时,目光呆滞。

    王安石愠色难掩。

    曾公亮一脸忧虑。

    神宗示意陈升之落座,接着感慨万分地:“韩琦身在外地还心系王室,真是个忠臣啊!朕原以为青苗法可以利民,不料竟害民如此。朝廷制定政令不可以不审慎啊!”

    曾公亮:“陛下圣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