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月廿七日。

    紫宸殿内,神宗升朝。

    众臣高擎牙笏,跪拜山呼:“臣等恭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神宗两手一抬:“众卿家平身!”

    众臣:“谢陛下!”陆续起身肃立。

    神宗:“今天把众卿召集到这儿来,只为一件事,那便是共商变法大计。”

    众臣闻言神情各异。

    神宗:“王安石。”

    王安石出班:“陛下。”

    神宗:“关于推行新法的准备事宜,不知卿现在进展得如何了?”

    王安石举着笏板:“回奏陛下,经过二十多天的谋划和反复论证,臣已拟定了多项条规,恭呈陛下御览。”说着自袖中取出一封札子向前举起。

    内侍走下丹墀接过札子,回身走向龙椅递与神宗。

    神宗展开略看,不动声色地抬头道:“嗯,朕知道了。王卿,你给大伙儿也说说吧。”

    王安石拱手道:“是。”然后转身向众臣一揖,而后朗声说道,“关于变法之事,在下以为首先在于官署设置和人事安排,因此奏请陛下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划邦计,变通旧制,调剂利权。另外,在下推举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体负责条例司事务。”

    除了少数几位同阵营的支持者外,诸位元老宰执与臣工大都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淡漠神色。

    王安石看在眼里却毫不在意,转身对神宗一躬:“望陛下恩准。”

    神宗笑道:“准奏,朕即命王安石、陈升之二人,总领制置三司条例司,协同主持变法事宜。”

    陈升之出班,恭敬一揖:“臣遵旨。”

    神宗:“王卿,还有什么人要举荐给你做助手吗?尽管说来。”

    “启奏陛下。”王安石素与吕惠卿相友善,遂荐于神宗:“吕惠卿之贤,即使前世儒者,也不易望其项背。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唯独吕惠卿而已,望陛下擢用。”

    神宗:“好,就以吕惠卿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协助王卿。”

    王安石:“谢陛下。”

    神宗:“诸位卿家,朕愿望尔等悉心协助王参政,精诚团结,共襄盛举,为国朝成就这一宏图大业。待到功成之日,朕必将重赏诸位!望大家多努力。”

    众臣参差不齐情绪各异地拱手答言:“遵命。”

    条例司内。

    王安石高坐在上首主位,下面两边圈椅上坐着的诸位臣属各自手拿着自己写好的法令草案,神情肃穆,静静地看着地面。

    王安石郑重其辞地:“诸位,咱们都是读书人,十年寒窗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为了忠君爱国,报效朝廷!我等饱读圣贤书,又躬逢盛世,理当有所作为,也好光宗耀祖,青史留名。诸君以为然否?”

    诸臣属附议:“对!参政大人所言至为有理,卑职等不胜钦服!”

    王安石点点头,接着道:“变法大计利国利民,乃陛下初政之宏图壮举!王安石有幸与诸君同膺此任,任重而道远,愿与诸君共勉,携手共进,不负皇恩!”说罢朝堂下躬身一拜。

    诸位臣属慨然起身,一起向王安石躬身回揖。

    吕惠卿率先喊了一句:“愿与参政大人同进退,共襄盛举,不负皇恩!”

    诸臣属皆喊:“共襄盛举,不负皇恩!”

    三月,凝晕殿内。

    王安石:“启奏陛下,皇帝直属的中书省处理政务的札子,都用圣旨的名义,不合理的却有十之**,所以应当停止让中书省发牒的规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