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垂拱殿。

    神宗问王安石:“王卿,苏轼的奏议你也看过了,有何感想?”

    王安石:“回陛下,臣对苏轼的观点无法苟同。如今人才匮乏,且学术不一,异论纷然,这大概是因为不能统一道德之故。要想统一道德,则必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以不变。”

    神宗:“嗯。其他臣工怎么看呀?”

    赵抃出班道:“启奏陛下,臣还是赞同苏轼所议。”

    王安石:“陛下,若说此科常能更多地获取人才,自是因为仁进而别无它路,其间不容没有贤者,如此便以为科法已然完善则未必。如今认为少壮时当讲求天下正理,于是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仕,对于实事则一窍不通。这就是科法败坏人材,以致于尚不及古人啊。”

    神宗以为然,点了点头:“王卿所言有理。”

    不久中书奏言:“古之取士皆本学校,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今欲追复古制,则患于无渐,宜先除去声病、对偶之文,使学者得以专意经术,以俟朝廷兴建学校,然后讲求三代所以教育、选举之法,施之天下。”

    二月丁巳朔,朝廷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各专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中书撰写大义式颁行,设置京东、西、陕西、河东、河北路学官,使之教导。

    神宗想任用苏轼修中书条例,就找王安石来讨论此事。

    凝晕殿内。

    神宗:“王卿,朕觉得苏轼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朕想让他给你做个帮手,进条例司任修中书条例,不知你意下如何?”

    王安石一听就摇头:“不行不行,苏轼与臣,所学及议论皆异,不如另外安排一个岗位来历练他吧!”

    神宗:“哦。那怎么安置他呢?”

    王安石:“臣建议,让苏轼去开封府做推官,陛下以为如何?”

    神宗:“可以,那就这么定了。”

    王安石这是要将苏轼困之以事,而苏轼因决狱断案很是精审敏捷,以致更加声名远播。

    甲子日,朝廷任曾布为检正中书五房公事。

    曾布每事只要请示了王安石,就开始执行。有人说曾布应该请示一下冯京和王珪两位参政。

    曾布曰:“丞相已议定的事情,还问他们干什么?等到敕书发下来,让他们签下字就行了!”

    三月。

    夔州路转运使孙构言杜安行等讨夷贼,斥地七百里。神宗诏命遣著作佐郎章惇乘驿同转运司制置以闻。

    此前李承之举荐章惇于王安石,王安石曰:“听说这章惇品行不端啊。”

    李承之曰:“您只要看他的才干可用就行了。如果您肯和他面谈一次,一定会喜欢他的。”

    王安石见到章惇,章惇素辩,又善于迎合,王安石大喜,得之恨晚。

    初三日,庆州广锐士兵叛变,转运司以闻,神宗召二府大臣,出示奏报给他们看,深以用兵为忧。

    枢密使文彦博曰:“朝廷行事,务必合乎人心,所以应当兼采众议,不当有所偏听。陛下励精求治,而人心未安,大概是更张太过之故。祖宗法制,未必皆不可行,只是有废坠不举之处而已。”

    冯京曰:“府界灌溉淤田,又修差役,作保甲,人民劳苦疲弊已极了。”

    神宗:“朝廷曾派员询访邻近百姓,他们皆以免役为喜,大概是虽令出钱,而复其身役,没有追呼刑责之虞,人们自然情愿之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