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略目标-第2/3页



    目前的北庭节度使是王正见,年事已高,病也多,他就等退休,实际上,长史独孤峻过来后,真正的主事人是独孤峻,而不是王正见了。

    大军在庭州又休整了两天,补充了粮食和水,然后继续西行,再向西走就没有城池了,只有一些戍堡,意义不大,只能从沿途的游牧民族那里得到补给。

    天山北麓和伊丽河谷主要是乌苏人和塞人生活的地方,这里到处大片的牧场和河流,一路上都能得到补给。

    十余天后,队伍进入了伊丽河谷,从这里开始,就是河中都督府的管辖范围了。

    所有人都有一种到家的感觉,尽管还有半个月的路程,但完全没有了旅途的劳累,一路走走停停,欣赏沿途旖旎的风光。

    李邺催马来到王昌龄面前,高声笑问道:“王判官,身体如何了?”

    王昌龄在庭州时有点腹泻,李邺原本想留他在庭州休养,但他不肯,咬牙跟来了。

    王昌龄半躺在一头骆驼上,身上盖着薄被子,脸上略有点苍白,看起来精神不太好。

    “乌孙人的草药很不错,病已经好了,就是身体有点虚,军医让我调养几天,我估计到碎叶就正常了。”

    “骑骆驼舒服吗?”李邺又问道。

    “很舒服,刚开始有点晕,现在习惯了,以后这样长途跋涉,就不累了。”

    “是不是感觉像坐船?”

    王昌龄呵呵一笑,“说对了,就是这种感觉。”

    这时,一名士兵奔来道:“都督,王员外郎不想去碎叶了,希望就地驻营!”

    李邺见天色已不早,便下令道:“就地驻营!”

    士兵们纷纷从骆驼上取下行军小帐篷,在伊丽河边的草地上搭建营地,一些士兵开始埋锅造饭,还有不少士兵揪着数百头肥羊去河边宰杀。

    兵部员外郎叫做王升,他的使命是到河中都督府后,将河中军的兵符和令箭正式移交给李邺。

    没有兵符令箭,李邺就算能指挥士兵也是临时性的,最多是行军扎营之类军队内部事务,而对外派兵就不行,这是惯例,只有拿到兵符令箭,李邺的权力才算完整,才会真正成为河中军的统帅。

    一般是碎叶移交,但去碎叶还要走十五天,王升不想去了,现在虽然刚刚进入伊丽河谷,但已经属于河中都督府管辖范围,所以在这里移交也不违反朝廷规定。

    中军大帐内,聚集了数十名文武官员,在众人的见证下,王升正式把兵符和令箭移交给了李邺,大帐内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所有的文武官员都是李邺任命,除了副都督、长史和司马三名重要官员,他们三人是由兵部任命,事实上,李邺手执旌节,所有官员他有任命权,就像高仙芝任命封常清为长史一样,对下一任节度使他也有推荐权,高仙芝就推荐封常清为下一任节度使。

    否则以封常清的瘸腿、矮小,出身卑微,又没有科班身份,朝廷无论如何也不会任命他为安西节度使。

    李邺之所以没有反对兵部任命的三名官员,一是他找不到合适的人,二是这三人其实是兵部尚书独孤烈推荐的。

    长史叫做谢缙,原任左监门卫司室参军,独孤烈原本就是左监门卫大将军,这位谢缙是他的机要秘书,天宝三年进士。

    河中都督府司马名叫钟辉,天宝四年进士,原为千牛卫兵曹参军事,也是独孤烈的人。

    而副都督叫独孤应,骁骑卫中郎将,听这个名字就和独孤家族有关系,一点没错,是独孤家族的五代家将,也就是从他高祖父开始,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他自己,五代人都是独孤家族的家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