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八万将士齐落泪



    刘信毫无征兆地问吴起洪秀全,让吴起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洪秀全?我只知道他是汝南黄巾军的渠帅。”

    刘信点点头:“当初波才长社击败皇甫嵩,其实根本原因是洪秀全看出了皇甫嵩的火烧之计。”

    吴起面色变得凝重起来:“既然这样,那这个洪秀全绝非普通的黄巾军渠帅可比。”

    “不仅如此,在黄巾军中,所有人都在拼命向洛阳进攻,唯独这个洪秀全是稳扎稳打的战术,他手上的,不是势力范围,而是已经占领了的土地,洪秀全,其心不小!”

    吴起明白过来:“你是说,这个洪秀全,很有可能会为此调动大规模的部队来与张角争锋。”

    “子初,你怎么看?”

    “洪秀全如果真的想和张角争锋,那么张角倾尽全力,他一定也会不遗余力。”

    事实证明两个人想法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吴起永远会从刘信想不到的角度思考问题——因为他是吴起。

    “没错,两个都会孤注一掷,不过那又如何?”

    吴起摸不着头脑:“孤注一掷?那是什么意思?”

    刘信一拍脑袋,想起来孤注一掷出自《宋史·寇准传》:当初王钦若以赌钱为喻,向宋真宗进言,指当时寇准鼓励皇上御驾亲征的行为是孤注一掷,不把皇上的安危当一回事。现在还没有。

    而且,最重要的是,刘信现在用这个词根本不对!这个应该是人处在绝境时才用的,刘信只好“委屈”一下王钦若了。

    “啊,就是人不惜拿出所有的力量作一搏的意思。”刘信拿出折扇,隐藏起尴尬自己的样子。就算吴起智商再高,也不可能想到这里。

    “哦,孤注一掷,本来就代表着两面:成功,前景大好;如果失败,万劫不复!”

    刘信现在完全不知道吴起到底想表达什么:“话虽然这么说,但是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就算我们也集中全力,还是他们的赢面更大吧!”

    吴起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要孤注一掷呢?”

    刘信感觉琢磨出一丝门道来。

    “刚才子孚你也说过,洪秀全不是甘心屈居人下之人,但是现在形势所迫,即使他们处在优势,风险也很大,有我们在,他不会有什么表现。”

    刘信彻底明白过来:“你是说,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让敌人的拳头打到棉花上。”

    还好,这次刘信及时刹住了车,没有说完。

    什么呀,说破大天,不就是,死守洛阳是下策,迁都以避开黄巾军的锋芒才是正理。吴起也真是的,就不能好好说话吗。难道这些人才都是这么高深莫测吗?

    刘信突然想到了什么。

    “子初,你看我这样行不行······”刘信贴到吴起耳朵上。

    吴起深吸一口气:“主公,嗯,子孚,这个想法太过大胆了,一旦失败,就前功尽弃了,再说,有谁能办到吗?”

    刘信合上折扇,神秘一笑:“论常理,这个计划是根本行不通的,但是我这里刚好有合适的人选,这个计划,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这两个人身上。”

    “谁?”

    “薛礼和李秀成。”

    就算是吴起,现在也差不多惊掉了下巴:“薛礼将军和黄巾军洪秀全手下的李秀成?!”

    看着吴起这个bug级的存在都被自己唬得一愣一愣的,刘信对这个效果很满意。吴起思考角度不同,但是刘信思考的起点直接就不同于这个时代,思考广度更是这个时代的人根本就比上的。

    “当然,仅凭这样是万万不能完成任务的,我们所有的人都要行动起来,而且办完事,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说到这里,刘信不由得觉得有点可惜。

    吴起听完刘信的大致计划,点点头:“这样是可以的,可是,我现在担心薛礼将军。”

    “对于薛大哥,你尽管放心,绝对没问题!”

    对于刘信的话,吴起绝对是相信的,况且他也不了解薛礼,什么事也要以后再说。

    “对了,”吴起担心地问刘信,“子孚,这个迁都的事情,看来是必须要这么做了,可是,这样的话,实在是,而且,现在皇帝对黄巾军害怕得不得了,一旦主公提议,必然喜出望外,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