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九品中正制



    “子孚,坐!”

    “承蒙袁大人抬爱了。”

    因为有系统的帮助,刘信对于这个时候的礼仪语言还是很了解的。得体的坐下,没有什么失礼的地方。

    “来,子孚,请用茶。”

    一盏茶过后,袁逢放下茶杯说:“子孚,半个月前,洛阳城了开了一家聚贤阁你可否知道?”

    “知道。”

    对于这个聚贤阁我知道的可比你多,刘信暗自腹诽,刘信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地方,要知道聚贤阁的钱全都是刘信出的,那里的菜全都是新菜,像是包子、饺子什么的;酒也是清一色的经过蒸馏过的清酒,度数比当今的酒普遍偏高。不过达到这种程度,其代价就是刘信的兑换点见底了,至于刘信为什么会花这么大的代价,因为那里不仅是一个餐馆,同时也是武则天组建的民卫的一大总部。

    不愧是武则天,仅仅是半个月的时间,已经将洛阳大部分乞丐都组织了起来。

    袁逢问道:“子孚,前几天我去那里,看见满目的诗文,都是新文体,而且水平极高,不知道······”

    “没错,”刘信点点头,“受故人所托,去帮忙。”

    “子孚大才啊!”袁逢感叹,“你是不知道,如今你子孚的大名在朝堂上已经是我忍不住无人不晓了,就连文章界泰山北斗蔡邕也是佩服不已啊,陈孔璋更是天天去聚贤阁,沉醉于此不能自拔呀!”

    “大人过誉了,”刘信“谦虚”的很,“论学识,信哪及的上孔璋,至于蔡老先生更是不及万分之一。”

    “哈哈,子孚真是太过谦虚了,”袁逢笑道,“对了。子孚,不知道你对当今朝堂怎么看?”

    刘信一口茶差点喷出来,科奥,合着你把劳资叫过来就是为了问劳资一个这么老套的问题!知不道劳资很忙吗!等一会还要去聚贤阁叮嘱他们一些事情呢。

    “这个,当今朝堂局势在于宦官,”刘信照本宣科了,“在半个月前我曾跟文若谈起过,还是这句话:十常侍卖官鬻爵,荼毒众生,所谓宦官之乱,猛于虎。宦官一日不除,天下一日不安!”

    袁逢叹道:“除宦官,谈何容易!”

    刘信加了一把火:“那就先从用人上下功夫。”

    袁逢不解“用人?子孚难道有什么好办法?”

    “雪儿,快给我调资料!”

    刘信喝了口茶,接着说:“定品,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相关人员,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刘信照着雪儿给自己的资料洋洋洒洒地念了一遍,念完还不忘喝口茶。

    袁逢则是又双叒叕被刘信震惊住了,他知道如此一来选官用人的权力几乎全到士族手中了,不过好歹见了刘信这么多次逆天的本事,还知道刘信是传说中的“将星临凡”,也算有了点抗性。

    “子孚,”袁逢拍案而起,“下一次朝会我必定把这一切完完全全禀报给陛下!”

    刘信差点直接倒下,不行,绝对不行,自己和这个遗臭万年的制度绝对不能有一丝半点的关系——起码不能是自己提出来的!

    “袁大人,”刘信欲哭无泪,“这个方法的实施的具体措施还是要袁大人操心,而且,这个方法,首功在袁大人,信万万不敢居首功。”

    “也对,”袁逢才意识到刘信在朝堂上无根无底,很有可能招来围攻,“那我就沾子孚的光了。子孚你日后如果需要什么,但说无妨。”

    如果是一般人,袁逢绝对不是这么说,不过刘信可不是一般人。

    门口。

    “子孚,你来了,”袁绍迎住刘信,“走,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一个皮肤黝黑的红袍男子正在门口等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