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帝崩六



    第五百章帝崩六

    王阳明沉默了。

    按王阳明的心思。他并不是多希望朱厚煌登上皇位的,与杨廷和的心思一样,觉得朱厚煌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这样一个人登上皇位,对大明来说祸福难了。

    但是朱厚煌如此哀求,他又不能不说什么。

    因为他知道,他天然的贴上了雍王的标记。如果没有今日之事。那么他还会有回到了大明的一天,但是有了现在和一件事情,他已经与雍王一荣具荣,一损具损了。不要妄想回到大明了。王阳明长叹一声,说道:“殿下,开创东雍基业,为何还要回大明争位,以老臣之间,殿下就当做没有看过这两封书信吧。如果陛下有能力冲破杨阁老的阻拦,封殿下为储君。殿下自当从命。如果陛下不能压服杨阁老,那么殿下多做多错,少做少错。流漏出急切之心,反而使得殿下在陛下心中失分,争统大事,万万不能操之过急。”

    朱厚煌好像听明白,又好像没有听明白,说道:“如今,朝中纷纷扰扰都向孤而来,孤该如何应对,难道什么也不做?就不会被牵连吗?”

    夺嫡之事,有进无退,即便是你想退也无处可退。什么也不做,简直是任人宰割。

    “殿下,觉得该做什么?”王阳明反问道。

    一时间朱厚煌语塞了,是啊,该做什么啊?他发现他完全插不上手。也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去插手。

    王阳明说道:“夺嫡的关键在于京师,殿下在千里之外,什么力气都做不了,反而有所妄动的话,不但无利反而有害。殿下不如深务根本,以图后举。”

    “何为根本?”朱厚煌向王阳明请教道。

    王阳明说道:“殿下以为,陛下何以选殿下为储君?”王阳明不等朱厚煌说,就为他解答道:“无他,殿下深肖陛下。”

    对历代太子来说,最深的魔咒,就是皇帝常言不类己。但正德之所以高看朱厚煌一眼,就是类己。

    正德好大喜功,一心想开疆扩土,朱厚煌也是。

    正德不喜欢儒教,反而在杂学上有所精进,比如在佛学上,而朱厚煌也是不喜欢儒教,在正德看来在算学上也有所造诣。

    正德觉得朱厚煌登基,能够很好的继承自己的政治思想。

    所以,想确立储君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朱厚煌。

    “但是仅仅是深肖陛下,也不是陛下立殿下为储的所有原因,殿下携二十万两出海,有今日东雍之胜,显示出殿下之能,才是陛下选定殿下的最后原因,所以殿下应该做自己一直在做的,让陛下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朱厚煌说道:“弟子知道了,”朱厚煌长行一礼道:“弟子,这就亲自督促火炮的进展,努力攻下马六甲城,为陛下献礼。”

    夺嫡之事,直接用阴谋手段,是下乘之事。而显露自己的才能,证明自己才是最好的继承人,才是上乘。

    朱厚煌得了王阳明的指点,元气满满的去督造火炮了。

    在朱厚煌走后。

    王阳明独自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细细的思量。

    他给朱厚煌所言的,并没有骗朱厚煌。夺嫡之争,发展到现在分明成了大明皇权与内阁相权之间的争夺,根本不是朱厚煌所能插上手的,无谓乱动,只能给对方以破绽。不过也未尝不是安抚朱厚煌之词。王阳明此刻所想的是。朱厚煌真的不适应当大明的皇帝吗?

    朱厚煌有没有才能?有。

    但是朱厚煌适合不适合当大明的皇帝。王阳明之前以为是不适合,无他,政治路线上的南辕北辙。

    比如在大明,几乎早就成为官府不下乡,任由地方的乡绅自治。但朱厚煌的东雍却讲究秦汉之际的编户齐民。几乎每一个壮丁都在官府的名册之间。

    但是王阳明也见识到了这种力量。

    如果不是没有编户齐民之法,陆完也不会在短短一两年之内,开辟出数十万亩良田,修建数百里的堤坝,并且建立起十几座县城,真正为东雍立下根基。这固然有陆完的能力,但是不得不承认,东雍在制度上的优越性。

    而大明文官治事,以清静无为为上。但是朱厚煌这边有意无意的以政绩为上,开垦多少良田,赋税上有什么上佳的表现,等等,这才东雍官场的价值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