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况



    第三百二十八章越南情况

    “陛下,不能久在江南,还请陛下回鸾。”杨廷和说道。

    “请陛下回鸾。”文武百官都跪在地下。黑压压的一大片。

    正德打了个哈欠,他的脸色有些差。

    江南的温柔乡,天下皆知。正德又是酒色之徒,在江南就好像是老鼠掉进油窝里,正德早就被这六朝金粉之地泡得乐不思蜀。怎么会想着要回去。

    但是面对这个场面,心中有些难办,他微微歪着头看向了一边的丘聚。

    丘聚立即会意,说道:“陛下有恙,退朝。”

    正德不等下面的有什么反应,就长袖一挥,自顾自的离开了,只剩下身后很多文官大声高呼道:“陛下留步,请陛下回鸾。”

    等听不到后面的声音之后,正德长出一口气,说道:“算是拜托他们。”

    “陛下。”丘聚脸色的皱纹快皱到一起了,说道:“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再这样下去,奴婢担当不起啊。”

    “好了,不用你担当,朕自有担当。”正德说道。他心里也明白的很,在离开江南的日子不长了,他在江南已经待了好几个月了,朝廷上下都不希望他在江南继续待下去了。

    “去叫杨先生过来。”正德说道。

    不见大臣,是不想被群起而攻之,但是国事还是要了解的。这是作为一个皇帝对国家最基本的掌控。

    所以杨廷和的位置至关重要,他是正德与文臣集团之间的枢纽。

    “老臣见过陛下。”杨廷和与正德之间,早就默契。所以不一会儿,杨廷和就过来了。

    正德说道:“杨先生不必多礼。”

    “臣请陛下尽早回鸾。”杨廷和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北京乃国之根本所在,陛下久滞江南而不归,恐怕会让人心中起不该有的心思,为了社稷安危,还请陛下回鸾。”

    杨廷和明知道他说这个效果并不好,但是身为内阁首辅,他必须有自己的担当,匡扶君上,左右天子,正是首辅的本分,他明知道正德不爱听这个,但是一见面,还必须说。

    正德也习惯了,说道:“好了,天下安定百余年了,朕不过南巡一段时间而已,哪里有这么多事情。”

    杨廷和也知道,他不管说些什么,也不会有什么用处的。心中叹息一声,将全国各地的事务报告给朱厚煌。又将一大叠奏折呈上去。

    正德已经将所有的奏折一一翻阅,然后在所有奏折上写上三个字,知道了。不过遇见感兴趣的问题,他也会跟着杨廷和聊上几句。忽然正德手上一停,正写的“知,”字,微微一顿,就在口字下面积下大片的墨迹。

    正德说道:“安南这边是个怎么回事?”

    杨廷和他里面明白,正德看得是安南来使的奏折。

    杨廷和对这里熟悉之极,说道:“安南情况情况不好,安南黎氏大权旁落在莫氏之手。莫氏对黎氏步步紧逼,恐怕现在黎氏之君,将会是亡国之君。”

    正德说道:“这安南黎氏使者。是雍王送过来?”

    杨廷和说道:“正是。”

    正德说道:“内阁的意见,是当做没有见过使臣吗?”

    杨廷和说道:“黎氏失权,莫氏纂权,也不过一二年之间,如果册封黎氏之君,如果莫氏纂权的话,将我大明至于何地?故而以臣等之见,安南请封之事,应该缓上一缓,等一二年后,尘埃落定之后,再做定论也不迟。”

    杨廷和意见就是典型的文臣意见,关注于内政,对外国的情况,非常之冷漠。面对安南复杂的情况,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出错。如果他们前脚册封了安南郡王,后脚莫氏将册封的安南郡王给杀了。将大明的面子放在什么地方。

    正德说道:“这样不行,安南黎氏是我大明之臣。如今势穷来投,我大明岂能见死不救,如果我大明一纸文书能使得乱臣贼子惧,也算是我大明威德所至。”

    “如果莫氏篡政,大明该怎么做?”杨廷和问道。

    正德说道:“既然是雍王弟将人送来的,如果安南有变,该怎么处置。”

    杨廷和之所以选择镇之以静,就是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处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