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真腊



    第三百零四章真腊

    几日的光阴一转眼就过去了。真腊王终于召见王阳明了。

    只是真腊王实在太嚣张了,居然不能让朱厚煌上殿。朱厚煌只能在驿站等候。等了大半天之后,才见王阳明回来了。

    朱厚煌连忙迎上去说道:“王师,情况如何?”

    王阳明长叹一声,说道:“几乎上毫无进展。”

    朱厚煌问道:“怎么回事?”

    王阳明说道:“因为占城国主对我们太好,所以真腊国王对我们很冷淡,只是允许我们在真腊购粮,然后赏赐一些财物,将我们打发走。”

    朱厚煌说道:“为什么这样?”

    王阳明说道:“因为占城国与真腊矛盾重重,一直一来都不对付,几百年来战事时有发生。所以从民间到朝廷,彼此之间对立情绪很厉害。所以真腊对我们态度,非常冷淡。”

    朱厚煌说道:“真腊忘了天朝之威了吗?”

    王阳明说道:“本朝已经数十年不履南洋了。”

    朱厚煌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史书也不能尽信。南洋好像都中国的忠实的属国一样。但是事实上并不是那样的。

    这些南洋小国,也都是在危机的时候,想起还有大明这个宗主国,没有情况的时候,自成一体。

    而大明的威风,在南洋到底有几分,也说不清楚。

    朱厚煌心中觉得憋屈,但是事情已经定下来,没有什么缓转的余地了。朱厚煌只能咽下这一口气,说道:“只能这样了,还好真腊的唐人的势力不小,我们只能通过他们购粮。”

    “大王,明使是不是不能怠慢了一些?”一个真腊大臣小心翼翼的问道。

    真腊冷哼一声说道:“这明使与占城王勾搭在一起,不给些教训,不行。而且他们也不是真正的明使,而是藩王使者,不过是来购粮的,孤见不见他,有什么意思?”又好像是自言自语,又好像是在解释。说道“再者,孤不是安排了唐人帮忙,他们只有有钱,自然能购买到粮食。”

    其实两人的对话,并不是汉语,不过是翻译过的番话。

    也许是真腊大王的默许。也许不管是不是正经的天使,反正是大明来的使臣。很受真腊的唐人的欢迎,再加上朱厚煌打得前站。王阳明与真腊本地的华商很是融洽。

    “大人,东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雍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阳明与唐人的老朽在一处推杯换盏,而朱厚煌与唐人的年轻人一起说话。而唐人一辈年轻人向朱厚煌问道。

    朱厚煌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凭借自己,说道:“我家殿下,一心想开拓东雍为立身之基。”随即将自己在东雍做的事情,删繁就简的说了出来。

    一个年轻人“啪”的一声将酒杯重重的顿在桌子上,说道:“恨不能追随殿下左右。”

    朱厚煌问道:“王兄何处此言?我看诸位在这真腊,还是很好的吗?”

    这位王兄就是诸位华商子弟之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王兄说道:“真腊再好,也不是家乡,不怕许兄笑话,我家在真腊也有数世之久了,但是在真腊也算是富贵,但是真腊国主,任人为亲,非与真腊王室有亲,决计不能登上高位。他们不习圣贤书,专任邪教。我家即便再在真腊几世,也不会有什么更大的进展了。”

    朱厚煌心中一动,暗道:“这不是天赐人才与我?”

    唐人即便在南洋有钱,但是对南洋各国来说,不过是客居而已。越南还好,不过越南怎么说,还是在儒家文化圈之内的,但是在回回国家与印度教国家之后,对唐人的防范之心,更加严重。

    所以唐人有钱可以,在这些国家想掌有实权,却是不大可能的了。

    而这个时代,钱还是比不上权力的。

    这位王兄就遇见了天花板。

    朱厚煌的东雍一直患有人才缺乏症,如果能从南洋引进一批人才,岂不是正合适,一来有了了解南洋内情的人,二来这一批人才与国内的人才不同,或许能牵制一下长史的权力。

    朱厚煌以前有过这样的心思,只是没有现在如此强烈。

    朱厚煌说道:“我记得科举好像也不禁外国士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