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选择



    第八十五章汪家的选择

    就在朱厚煌在安排自己的在东雍上的落脚之地的时候,澎湖岛上也不平静。

    吴凤仪作为一个合格的锦衣卫,收集情报,缉拿人犯,甚至是刺杀,行凶。等是一等一的在行,但是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酷吏,却有一点力有不逮。在朱厚煌一离开,吴凤仪就大张旗鼓的想找三家的短处。想要抓住三家的把柄,好名正言顺的将三家干掉。

    朱厚煌的吩咐,吴凤仪不能不听,其实按他的想法,看谁不顺眼,直接上门抄家就是了。但是朱厚煌非让他先定罪,再处罚。并且这罪行还不能是假的,这就有一点难度了。吴凤仪想了半天,只好发展线人深入调查三家了。

    只是地方与地方不同。

    如果是在北京,南京,甚至是福州,这个办法也算不上错,但是这是在澎湖。

    整个澎湖能有多少人啊。虽然不能说个个沾亲带故,但是十个人里面有八个就有抹不开的关系,结果吴凤仪这边一调查,三家就立即知道了。

    只是这三家的反应也各个不同。汪家祖祠之中

    汪老爷子为列祖列宗上了香之后,说道:“我们汪家扎根澎湖也有百年了,今天这个事情不处理好,从今之后,恐怕就没有汪家了。你们说说,咱们该怎么办啊?”

    “要不,咱们举家回徽州吧。”一个老头说道:“这么多年了,多少年前的陈年旧事了,想来也没有人追究了。”

    “不能,二爷爷。”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孩子,说道:“咱们这一支离开老家这么多年了,贸贸然回去。我恐怕老家那边也不满意。”

    汪家相传是汪大猷,但是他们自己都知道,根本不是那一回事情,不过是冒名而已,自宋代以来,允许平民百姓为祖先立祠堂以来。不知道多少人想给自己找一个名声大的祖先。据说当初朱元璋一度想认朱熹为祖宗,后来放弃了,是以汪家人想在本地找一个声望大的做祖宗,也不足为齐。

    汪大猷将军在澎湖岛上开辟了数百亩田地,并且在这里建立去军营,现在这遗址还在,冒得他的名声,对汪家是有好处的。

    而实际上汪家这一支是从徽州跑过来了,早年他们这一支犯了事,不得已逃到了海外之地,算是安稳下来了。

    汪老爷子当然知道,这样贸贸然的回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别的不说,汪家这几百口人,回到徽州又怎么养活自己。这一件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讨论了,这么多年来,施家联合那些海商一步一步的将汪家逼的几乎无路可走了。陈家虽然不团结,但是澎湖陈家和福建的陈家,打断胳膊连着筋。施家也不敢逼迫的太厉害,说不定人家,转身去老家找人过来了。

    只有汪家根基浅薄,被施家死命的压制住。汪家已经好几次商议是不是离开澎湖。

    “直儿。你是家里的长孙,说说你的意思吧,吴大人咄咄逼人,你有什么办法化解。”汪老爷子问道。

    “是。”汪直说道:“首先,吴大人还是讲道理的。”

    “什么讲道理的。讲道理就是这样,四处查访,恨不得要揭我们的老底,这是讲道理吗?”汪直此言一出,下面立即议论纷纷。

    汪直说道:“诸位叔伯,如果吴大人直接上门抄家,我们有反抗的能力吗?”

    “但是我们这也禁不住这样的查啊?”一个壮汉说道。“咱们汪家在海里讨生活,手里面哪里没有沾过血啊,这样刨根究底的查,终究能查出来什么的,到时候咱们怎么般?”

    这才是问题所在,澎湖岛上三个家族,哪一个都不是干干净净的。只要详查,那一家都能查出几十条性命。毕竟这海外无法之地,好好先生是站不稳脚跟的。。

    “现在的局面并不是我们怎么对付吴大人,而是让我们汪家如何在雍王殿下手下生存。吴大人为什么一定要清理我们,不就是因为澎湖在福建与东雍之间,是要害之地,我们在这里,殿下不放心。”汪直说道。“民不与官斗,更何况是雍王殿下这样天潢贵胄。咱们硬抗是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的。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让雍王殿下知道我汪家效忠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