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白居易-第2/3页





    说话间旺财叔已经将两盆兰草拖出来了,轩内顿时暗香浮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动,令人顿起幽然之思。

    丁老头也是老蜀州人了,兰花见过不少,一见碧波玉龙那梦幻般的花型也惊着了。

    熟视了一阵,然后开始闭上眼睛,瞑目养神。

    秋丫头赶紧让大家别说话,然后开始在一边案桌上铺毡子,铺双层的宣纸,倒墨倒水一通忙活。

    李君阁有些不明白,看这架势,怎么又突然要开始画画了?

    秋丫头领着众人出来,拐过一个屋角才低声说道:“师傅这是来灵感了,现在不能打扰。”

    一群人不明觉厉,都感觉艺术家是另一个星球来的物种。

    旺财叔还低声对秋丫头说道:“秋丫头,你以后会不会也这样神神叨叨的?”

    秋丫头抿嘴笑:“哎哟,我离这境界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几人就这样闲扯瞎聊着,约摸过了一个钟头,才听见一声长笑:“哈哈哈,成了!不错不错!”

    几人赶紧转回,就见丁老头正在活动手指头,一边看着自己刚才的画作,一边点头。

    李君阁凑头看去,画中是一个偏厅一样的地方,明显是一个古代的办公场所,几案,香炉,书架,蒲席,帷帐,笔砚俱全,几案上堆满了案牍,后边的博古架上也摆了一些陈设,但主要还是书简。

    一个古装人物丰神俊朗,手持毛笔,似乎正在修改一篇文章,但是眼神却不在文章上。

    窗外近处是绿柳,远处是青山,天上流云徜徉,正是人间春好时节。

    画中人物视线遥望着天上的白云,明显是深思不属。

    几案上摆着一盆花,正是“五溪仙黄”,窗下靠几上也摆着一盆,正是“碧波玉龙”。

    旁边题了两句诗“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一看诗句李君阁就明白了,画中人物乃是白居易,画的是他在秘书省中的工作片段。

    唐代秘书省又叫“兰台”,是负责校验典籍,勘正文章的地方。

    这其实是一个清贵的职位,品秩虽然不高,但是要是没有点学问还真进不去,可白居易对这份工作似乎还不太满意。在回忆这段生活的时候写下了“厌从薄宦校青简,悔别故山思白云。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这么一首绝句。

    看似嫌弃这份工作,想起了故乡的云,其实有作者一份自傲在里边。

    当真是移文不可改?当真兰台吏不傲?当真的理解你就输了!

    一个“喜”字说得明白,大家都干得可以,到了我这里都不用再动笔了,今天一天又偷懒了,不错不错,值得表扬!

    这是种什么心态?这完全是在俯视同僚!

    画里白居易的神情完全将这层诗意描绘了出来。

    李君阁击掌叫绝,能从兰花联想到兰台,从兰台联想到白居易,不管丁老头这是熟虑还是巧合,这个坑,已经给日本人挖得妥妥的了!

    主要是白居易对日本的影响实在是太过深远,还在唐代,白居易的大作就已经被日本人视若圭璧,平安时代大江维时编辑的,收集了中日诗人诗歌一千一百多首,其中白大大一个人占了五百三十五,差不多就是一半!

    当年嵯峨天皇召见臣下小野篁,曾念了一句诗:“闭阁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

    小野篁奏对道:“老板你这两句整得多巴适的,不过‘遥’字好像改成‘空’字更安逸些。”

    天皇感慨道:“这是白大大的句子,你真当老子做得出来?老子特意拿来试你龟儿的!原来你狗的读都没读过的说?原诗里头恰恰就是一个空字!你龟儿的诗思,硬是跟我偶像合拍了哟,赏!”

    由此足见白大大的诗篇,对当时孺慕汉家文明的周边各个小国的影响。

    这包药送过去,日本人绝对是服也得服,不服也得服!

    李君阁将思路给几位一说,连老头都觉得匪夷所思,讶异地道:“哈哈,这太巧了吧?我还真没想那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